今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厅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落实财政贴息政策,完善保险体制机制,持续提升财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突出“精准滴灌”,畅通农业保险主渠道。加大农业保险创新试点支持力度。除传统物化成本保险外,在水稻、糖料蔗、油茶、生猪、蛋鸡等农产品中探索开展指数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险种,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险种、深渗透,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保险+信贷”“保险+担保”等金融工具联动模式,实施巨灾保险和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保险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方面的功能。1—5月,累计为251.74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983.15亿元,风险保障同比增长24.29%,累计向51.25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16.62亿元,赔款同比增长32.32%。
突出“放大效应”,创新支农惠农新模式。加大政企合作力度,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一季度,广西农担公司新增担保贷款28.32亿元,累计提供担保贷款285.06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2万户,资本金放大5.3倍。提升“引资入农”力度。拨付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奖补资金1.34亿元,积极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工具作用,助力小微“三农”融资增量、扩面、增效。1—5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撬动担保贷款投放212.36亿元,新增担保金额169.23亿元,同比增长13.52%,为市场主体节约融资成本1.61亿元。
突出“财金联动”,发挥贴息撬动倍乘数。全力实施“桂惠贷”贴息政策稳市场主体。自治区本级筹措贴息资金51.88亿元,对金融机构当年新发放且符合条件的“桂惠贷”按照一定的利差比率进行贴息,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优惠利率贷款投放力度。落实过渡期延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入“三农”领域。1—4月,财政贴息金额累计2.24亿元,动用风险补偿资金累计89.69万元,保障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持续稳定运行。筹措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5000万元,用于支持设施农业贷款贴息试点,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方面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广西日报 记者周红梅 通讯员王海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