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强化信用监管 护航食品安全——南宁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引领”项目(五)
构建健全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是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监管部门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及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公开食品安全信用信息。近年来,南宁市深入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将“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与信用等级相结合,打造立体3D新型监管模式,加强食品领域信用监管,促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升,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诚实守信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南宁市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明确了远景工作目标;先后出台《南宁市食品生产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南宁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工作协作机制》等相关文件,不断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行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形成“动态监管”与“企业信用提升”的良性互动。我市印发《南宁市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内容,夯实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包括企业列入异常名录信息、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表彰等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监管机制。
为筑牢信用监管基础,南宁市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食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监督抽检(不含合格信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全部归集到企业名下,并依法进行公示,实现食品生产企业100%建立信用档案。健全制度保障,依法依规推进食品生产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信息嵌入生产许可审批、监管业务系统,确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频次和类别,实现了部门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对市场主体的精准监管,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水平。
在食品领域,南宁市以食品生产环节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推动差异化监管,将风险分级结果推送至“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进行差异化抽取,对不同的分级结果主体采取不同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差异化动态监管。2022年,食品生产环节共开展风险等级评定1494家,风险分级率达100%,其中A类563家、B类636家、C类100家、D类23家、其他类企业172家,推进对信用风险智能分类,推动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精细化。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南宁市根据食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实行重点监管,提高监管频率,及时对风险点进行提示;对严重失信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大幅提高监管频率,必要时实施现场检查,依法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企业“时时不安”。另外,对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实验室检测、舆情、举报投诉等获取的食品安全高风险信息,通过集体会商,研判风险来源,确定风险程度,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推进信用约束,以此强化食品企业诚信意识,提升信用水平,营造文明、和谐、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下一步,南宁市将继续坚持“管行业管信用、管业务管信用”的原则,把食品生产企业信用建设作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探索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随机抽查为主要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新机制,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宁日报 记者杨玲 通讯员黎铁 马继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