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广西连续二十三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广西自然资源系统立足“两统一”职责,严格贯彻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2022年实现入库补充耕地项目1060个,新增耕地3907公顷、水田15603公顷和粮食产能9488万公斤。至去年底,广西已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保障各类建设项目顺利落地的同时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压力大。为此,我区积极探索,通过充分挖掘潜力、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开展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实行指标等价置换等多种举措,改进和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为摸清宜耕后备资源潜力,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掌握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主动权,2021年以来,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调查,并顺利完成了国家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通过调查评价,形成集面积、类型和分布于一体的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数据,为科学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提供支撑。通过大规模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三年(2021—2023年)攻坚专项行动,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自治区有关单位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形成耕地占补平衡共同责任机制,提出了到2023年实现垦造水田23万亩目标。
据了解,为拓宽补充耕地资金渠道,缓解各地财政压力,经自治区政府同意,2018年广西印发了《关于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允许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加大补充耕地投入;鼓励建设单位参与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优先用于保障本交通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据不完全统计,社会资本投资参与补充耕地项目建设累计超过150亿元。
除通过建立自治区、市两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购买解决超过30万亩补充耕地指标外,2022年,广西还出台了关于全力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有关政策,提出了区域间除采取购买方式还可以通过补充耕地指标等价置换方式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市、县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指标不平衡的,可按照现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向自治区、市申请补充耕地指标等价置换,在保障自治区重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同时,帮助地方快速实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通过指标等价置换,先后落实了连山—贺州高速路、广西麦岭—贺州高速(贺州北过境支线)等一批重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
此外,广西对补充耕地项目选址、立项、实施、验收、核定、报备入库和后期管护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从源头上严格补充耕地管理,强化补充耕地项目全流程监管。
下一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通过调整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和调剂价格激发各地大力垦造新增耕地积极性,强化耕地占补平衡保障能力。(广西日报 记者唐广生 通讯员吴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