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区各地中小学校开展各具特色的劳动课程探索——上好劳动这门成长必修课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劳动课作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久违了的“劳动课”重回人们的视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际上,劳动课并未曾远离过。一直以来,广西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劳动课程探索,特别是近年来,不断以劳动育人,引导学生们从课本走向生活,在劳动实践中成长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在学习中收获劳动技能
从“60”后到“90”后,从捡麦穗到做手工,其实大多数人对劳动课并不陌生。而步入新时代、又适逢“双减”背景的劳动课,会有什么变化吗?据了解,在新课标中,劳动课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10个任务群。
劳动教育从生活技能开始,从学会照顾自己开始,到服务他人、社会。在校园中,劳动教育无时不在,人人参与,从内务整理到环境美化,从班级值日到校园扫除等。很多学校也根据自身情况拓展更多的劳动内容:在百色市右江区实验小学,孩子们负责整理图书室、读书角,通过整理,学习收纳的小技巧。柳州市柳江中学把扮靓校园的工作交给学生——开展绿化种植劳动,从选种、购苗到挖坑、堆肥,再到种植、管理,全由学生们来完成。
学生们不再“五谷不分”。在各地学校,各类生产劳动丰富多彩,孩子们纷纷走出教室、走进田野——5月7日,田东县田东中学在平马镇百谷村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全校22个班级1100名学生下田参加插秧劳动,完成水稻插秧32亩;5月14日,南宁市柳沙学校的孩子们,来到该市青秀区南阳镇,在农技师的指导下,用2个多小时种下一亩多的空心菜。在钟山、在平南,同学们纷纷来到田野,学习给瓜果搭架,给菜苗施肥……
实际上,劳动并不止于此。我区各学校通过内容、形式上的扩展,不断丰富劳动的内涵。“我是外卖小哥”“我是环卫工人”柳州市鱼峰区窑埠街小学开展职业体验,让孩子们了解各种职业劳动的特点,感受三百六十行的快乐与艰辛;南宁市秀田小学开展“劳模大讲堂”劳动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全国劳模故事的宣讲,让学生们全面学习工匠精神。玉林市玉东新区第七小学别出心裁打造“七彩小田园”,让学生体验农业生产劳动的同时,还开发种子画、田园大卖场等校本课程,并组织进行以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内容的作文比赛,评比“种植小能手”,在学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搭建校内外劳动课堂
如何上好劳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劳动课由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家庭发挥基础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实际上,广西各地的学校也因地制宜地选择项目,开展课程资源和场所建设,搭建多样化教育平台和实践基地。
利用校园空闲场地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南宁市澳华小学从2015年起开设生态种植园,面向学生每周开展劳动课,让学生对种植园进行护理。通过劳动,让孩子们体验种植劳作的辛苦和快乐,也学习科学知识。柳州市阳和小学根据学校地形优势,将教学楼后近10亩空地改造成“育美劳动基地”,设有九个实践园地,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劳动教育的空间。
校园场地不够,则到校外创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给学生们更广阔的空间。阳朔县实验小学通过社会化运作,开设劳动实践基地30余亩,学校每个班级都分到土地,其中一部分指定种植各种中药材,另一部分土地则由班级自主发挥,学校定期考察其生产情形和收益情况。
劳动的课堂也在家里。南宁市西乡塘区蓝天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布置了劳动家庭作业,孩子们从收拾房子到煮一顿简单的饭,尝试很多以往没有做过的家务。百色市田阳区第一小学定期评选“家务小达人”,激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有的学校设立劳动周,结合特色节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如母亲节让孩子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既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又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在劳动实践中育人成长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我区各中小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中,努力帮助孩子们树立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小学把学习民族文化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在该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里,种着栀子、红花、蓼兰等用作蜡染的植物,等到采摘后制作染料,并聘请民族蜡染“非遗”传承人指导学生。防城港市实验小学马正开校区的同学们,在学校劳动基地里种下向日葵。近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采摘向日葵上了一堂插花艺术课,并把插花送给老师和家长,进行感恩教育。南宁市位子渌小学,在劳动教育中结合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了旧物改造义卖、劳动嘉年华活动、劳动实践运动会、劳动技能比赛等各种活动,研发实施劳动技术课程。
“我们桂平西山茶,色青绿而味芬芳,不输龙井,是健康的自然饮品……”在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师生们到当地一座茶园开展劳动教育,大家全程学习了采茶、制茶过程,体验了一番茶艺、茶道,同时积极传承和发扬本地的传统文化,为“西山茶”代言。
“袁隆平院士把一生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90岁高龄仍积极参与杂交水稻的研究。我们右江河谷具有发展超级稻的优越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潜力很大,超级稻有很大的推广空间。”百色市田阳区第十二小学来到袁隆平院士曾经搞科研的杂交水稻试验田,开展春耕劳动实践活动。通过讲解,学生们既明白了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也对历经千年的农耕文化和水稻种植历史增加了了解。
在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中心校,同学们在试验田里种下适用于当地盐碱水田的海水稻种“广红3号”,并聆听农技人员讲解分析世界种子竞争形势。孩子们了解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些西方国家掠夺世界种子资源,抢占种业高地,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让学生深受触动,一粒小小的种子背后,还有这么残酷的较量,种子安全、粮食安全非常重要。(广西日报 记者 奚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