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工作现场会上,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课例展示。 本报记者叶子榕摄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茶艺课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报记者潘浩摄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双减”政策如何在南宁市落地生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南宁市教育局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管理两方面,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借助“双减”契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在做足课程内涵“加法”、做实教学负担“减法”的基础上,从课程改革、课后服务等方面多维度推进“双减”落地,打好校内校外“组合拳”,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真正让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推动“双减”步伐坚定前行。
完善顶层设计 健全“双减”工作机制
“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注重当前工作和长远目标相统一,往深里做、往宽里做、往严里做、往远里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早在2019年,南宁市先行先试,率先印发《南宁市教育局加强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中小学生校内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2020年,印发了《南宁市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对规范中小学生作业和睡眠提出具体要求。“五项管理”系列文件出台后,南宁市立行立改,制定出台了南宁市中小学“五项管理”25条负面清单,将“五项管理”监测管理工作纳入全市教育工作日常督查范畴,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努力构建有布置、有落实、有督导、有反馈的“五项管理”工作机制,截至今年6月,全市中小学已实现“五项管理”宣传培训全覆盖、自查自纠全覆盖、督学入校全覆盖。
“双减”政策实施后,南宁市完善顶层设计,成立南宁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健全我市“双减”工作机制。召开“双减”工作座谈会、研究会、协调会、调度会,组建工作专班,具体落实“双减”半月报、周报、日报工作和各项任务的推进工作。召开“双减”平台数据填报培训会,出台“双减”工作相关配套文件。印发《南宁市“双减”工作政策解读问答50条》、开辟“双减”专栏、开展记者进校园及督学入校督导等活动,认真做好“双减”宣传和督导工作,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推进“作业革命”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从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关于“7的乘法口诀”;将听、说、读、写融入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拓展性作业……11月16日,在南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工作现场会上,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教学展示课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业管理是“双减”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作业管理做得好不好,事关减负提质,事关老百姓对“双减”工作支不支持、配不配合的大问题。
强化减负提质,科学推进“作业革命”。南宁市教育局组织立项“双减”工作专项课题,召开南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减”提质培训会暨学期教研工作布置会,开展减负提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以教科研推动学校健全适应“双减”政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双减”提质的有效模式。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抓好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协同提升工作和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以作业革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印发《南宁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召开作业管理现场会,全面指导所有学校按要求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完成率达100%。
“今年秋季开学第一个月,我们家少了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不和谐场景。”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学生家长郑女士表示,孩子放学回家后,她和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做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
聚焦减负增效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动画教室里,老师正指导学生研究花山岩画,自行设计花山岩画发生的故事,再用剪纸的方式展示出来;茶艺室里,学生换上中式服装,在老师指点下学习烫壶、置茶、温杯等泡茶方法和步骤;烘焙课上,学生搅拌蛋液、过筛面粉、揉搓面团、在面饼上刷蛋液,一步步学习制作传统酥饼……11月5日,南宁市十四中埌东校区25个课后服务社团正在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给孩子做‘减法’,减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也需要做好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后服务质量的‘加法’。”南宁市十四中校长石鹏表示。
加强统筹管理,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南宁市建立学校课后服务日报和半月报监测机制。组织召开全市课后服务工作座谈会,听取各县区和学校代表建议,完善课后服务预收费方案。印发《南宁市教育局关于“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南宁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正面、负面清单》。全市应开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实现100%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达88.52%,超额完成85%的目标任务。
如今,考试少了,作业减了,学校也有了更多时间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教育。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学后,学校的操场、教室成为学生们参加特色课程的学习场所,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家长帮助下,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参与课外阅读、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实践活动,实现自主、多元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生效,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学生家长刘先生说:“现在,孩子可以在课堂内完成家庭作业,回到家里阅读课外书,我们下班后还可以带孩子到户外运动锻炼身体。”
“疏堵”治理乱象 净化校外培训环境
“以前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就到晚上11点了。”“以前每个周末甚至节假日都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学生们普遍反映“双减”政策落地前,学业负担沉重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课外活动。
截至11月30日,全市已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90家,压减率达51.38%,压减数量占全区第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剩余369家……数据背后,体现的是南宁教育的魄力和行动。
强化部门联动,加快推进校外培训减负工作。根据属地管理、疏堵结合、分类治理、部门协作、综合监管的原则,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联合多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严格管控培训广告,强化常态化运营监管,严格落实防疫检查,周末、节假日开展学科机构突击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查处问题线索。指导各县区教育局与银行开展合作,借助银行专业化、数字化、规范化的资金监管技术,加强机构预收费监管。联合市行政审批局制定培训机构注销办学许可简易程序,提高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注销效率;联合市人社局制定方案帮扶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稳定就业。
加强教育引导,优化家校合作教育生态。印发《落实“双减”精神规范校外培训——南宁市教育局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学校通过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等活动,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督促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下一步,南宁市将持续扎实推进“品质教育学在南宁”南宁市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系统工程,攻坚克难、靶向施策、持续加力,群策群力呵护广大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力推进首府教育现代化。(南宁日报 记者宾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