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健全城市公众急救体系,提升事发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为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南宁市人民政府将建设6所急救小屋列入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地铁站、公园、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6所急救小屋。记者11月3日从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了解到,这6所急救小屋将于12月启用,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心跳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是在‘黄金4分钟’内,心跳骤停后能否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急救措施,是心脏能否恢复自主跳动的关键。”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副主任唐连家介绍说,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救护车很难在4分钟之内到达事发现场,所以现场组织急救更显重要。急救小屋建成后,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将把急救小屋纳入院前急救体系管理,在急救小屋附近发生人员突发疾病时,通过120调度指挥中心的MPDS(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现场人员开展急救,直到救护车到达现场。
据了解,每所急救小屋的建设内容包括配备3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内外科急救包、铲式担架等急救物品,并由急救小屋的建设场所所在单位建立一支不少于10人的自助互救队伍,一旦急救小屋附近有人出现突发疾病,自助互救队员可以立即实施急救。
目前,急救小屋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南宁市卫健委于11月3日至8日举办自助互救队伍培训班,对急救小屋的自助互救队员进行培训。培训班共分两期,每期队员培训时长为3天,由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实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AED使用培训,第一期队员共47人,所有队员经过培训和考核后给予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南宁日报 记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