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夯实“五个认同”根基 开创民族团结融合新局
来源:人民网  |  2021-10-15 10:19:55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是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以“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向各领域纵深发展,凝心聚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作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2020年底实现全区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其中,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脱贫人口376.5万,毛南族提前实现整族脱贫,瑶、苗、侗、仫佬等少数民族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广西连续五年在“国家扶贫成效考核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如期兑现了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和“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十三五”期间,广西实现基础设施新跨越,基本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片片通民航,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车;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30.8%提高到47.9%;各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医保就医结算村级全覆盖,基本医保参保率97%以上;99%的行政村建有公共服务中心;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4G网络基本覆盖全区,5G实现规模商用,所有行政村通广电光纤。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五个认同”日益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更加稳固。

  “五个认同”明显增强 坚定不移跟党走

  广西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壮乡人民在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发动了百色起义,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中积极参政议政。16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中有13个县首任主席是壮族干部,到1930年有25000余名各族子弟参加红七军和赤卫军。

  在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中,桂北各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当向导、送情报、筹粮食,掩护、收容、救治因伤病掉队的红军战士。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翻身解放的广西各族人民进一步弘扬优良革命传统,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广西坚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作为改革发展的主线,扛起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责,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繁荣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捍卫边疆安宁,涌现出“改革先锋”韦焕能、“时代楷模”黄大年、“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抗疫烈士”梁小霞等一批先进典型,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广西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共有精神家园加快构建 文化共同性明显增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常态化开展以“感党恩跟党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有力增进了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加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四梁八柱”。

  同时,广西坚持促进各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交融创新,把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着力增强文化共性和包容性。

  加大对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造性转化,推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柳州螺蛳粉等6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发展“刘三姐”文化,打造了一批向全国展示广西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品牌”。积极将民族节庆、民俗活动打造成文化交流交融的平台,春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成为广西各民族共同欢庆的日子,唱山歌、抛绣球、竹竿舞、铜鼓舞、板鞋竞速等传统习俗已转化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活动。

  广西还立足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长寿文化等资源优势,规划创建铜鼓文化、壮族文化、北部湾渔文化、瑶族文化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一步滋养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系紧各民族长期以来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精神纽带。

  各民族团结融合 思想隔阂基本消除

  广西坚持把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贯彻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等全过程。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了16.3852万户71.0218万名建档立卡群众;实现全区24314所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2020年全区普通话普及率达85.68%,提前5年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动做好外出和流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在广西,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早已成为常态,“十口之家、情融五族”比比皆是。

  据“七普”数据,广西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占到全区家庭总户数的42.5%。自1999年以来,“民族关系”一直是广西各族群众最满意的社会发展指标。

  民族治理法治化 制度优势显现

  在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中,广西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广西现有自治区、市、县三级单行条例和自治县自治条例35件,各项民族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管理。自治区人大代表和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占比分别达42.3%和30%,有力保障了各民族参政议政的权利。

  广西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殊困难及问题的解决。近20年,广西先后针对不同区域实际,实施了东(兰)巴(马)凤(山)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等系列重大工程;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沿边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龙头带动、区带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新格局,全面改善了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的面貌。

  边疆巩固安宁 社会和谐稳定

  为解决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边民既守边又守穷等突出问题,广西2000年开始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先后四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边境建设大会战,有效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动边民安居乐业、定心守边。

  广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安全设施和防控体系建设,实施边境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强基固边”和“边境党旗红”行动,积极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在全国首创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国旗工程”,1513个“国旗工程”点(村、社区、街)覆盖所有陆海疆一线,成为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爱国卫疆的靓丽风景线,涌现出凌尚前、陆兰军一家三代坚守国防民兵哨所40年等保家卫国的先进事迹。 

  根据广西民宗委资料综合整理

编辑:杨永娟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