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物馆进景区 传文化零距离
来源:广西日报  |  2021-08-27 09:45:03

广西:博物馆进景区 传文化零距离

柳州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展示区。

广西:博物馆进景区 传文化零距离

北流陶瓷博物馆。

广西:博物馆进景区 传文化零距离

游客在南宁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参观。

广西:博物馆进景区 传文化零距离

桂林桂花文化体验馆桂礼厅。

广西:博物馆进景区 传文化零距离

阳朔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

  编者按

  博物馆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记录当地历史发展进程,反映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对塑造和提升地方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在许多人眼里,博物馆散发着“高冷的气息”。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公共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政府部门鼓励社会力量开办非国有博物馆,建立健全现代特色博物馆体系,广西越来越多博物馆走进景区和产业聚集区,融入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它们以“深接地气”的亲和力,俘获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心,聚集了人气,孕育了新动能,对当地旅游及相关产业升级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1 再现刘三姐

  夜幕降临,阳朔县《印象·刘三姐》所在景区的鼓楼灯火辉煌,一拨又一拨游客前往参观。“以前鼓楼空荡荡的,如今建了博物馆,游客除了观看实景演出,又多了一个游览的好去处。”景区负责人秦岭介绍。

  《印象·刘三姐》是广西打造的世界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近年来,如何丰富实景演出的文化内涵,让游客有更多获得感,成为景区提质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适逢刘三姐文物收藏家谢中国寻求合作,双方达成兴建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的共识。

  博物馆建设新机制在探索中形成。“景区负责场馆建设,投入1000万元将鼓楼改造成博物馆,我负责藏品提供,精选了1000多件(套)文物,充实博物馆展品。”谢中国说。

  经过精心筹备,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于2019年6月正式开馆。博物馆共设置传说故事、艺术塑造、音乐体验、服饰精品等7个展厅,囊括刘三姐传说、歌谣、艺术形态、民族风俗等文献与藏品,全方位展示了“刘三姐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博物馆与实景演出遥相呼应,构成体验刘三姐文化的“新磁场”。今年“壮族三月三”小长假期间,博物馆共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既观看了实景演出,又逛了博物馆,对刘三姐文化有了全新的了解,不虚此行。”来自江苏的游客苗文祥说。

  2 时闻桂花香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七八月并非桂花开放时节,然而在桂花文化体验馆,每天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馨香。在这里,还可以寻觅万年桂花籽,留影七彩桂花雨,漫步唯美桂花大道,诸多美好体验,惊艳了无数游客。

  桂林,桂树成林,是我国桂花产量最多的地区,桂花是桂林当之无愧的市花,也是桂林文化的闪亮元素。以生产桂花糕著称的桂林市顺昌食品有限公司,数十年坚持经营桂林地方传统美食,也与桂花结下不解之缘。近年来,桂林市“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的实施,点燃了企业弘扬桂花文化的热情。

  2018年,顺昌公司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投资兴建桂花公社景区。景区由桂花文化体验馆、桂花树下主题酒店、桂花文化主题园林公园3个部分组成。

  “桂花文化体验馆是国内首家以桂花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是桂花公社的标志性景点。”桂花公社管理员陈彦宏说,博物馆创造性地运用科技手段与艺术手法,诉诸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生动新颖地展示了桂花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桂花文化体验馆正式开馆,前来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博物馆很快成为桂林新晋网红景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桂花文化体验馆已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打造特色博物馆,发展旅游业,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新地标,也为我们传统产业注入了发展新动能。”桂花公社负责人说。

  3 尽赏螺蛳味

  “这个博物馆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既能让我们了解螺蛳粉的‘前世今生’,又能现场品尝螺蛳粉的鲜酸辣香,一个字,爽!”暑期,不少游客来到柳州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打卡,直呼过瘾。

  一碗粉,一座城。近年来,随着一碗粉走红,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应运而生,螺蛳粉产业已成长为柳州市的重要特色产业。“一流企业卖文化,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柳州螺蛳粉要高质量发展,必须挖掘文化,讲好故事。”柳州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说。

  倪铫阳提出兴建一座螺蛳粉主题博物馆,其想法与政府部门不谋而合。在文旅、商务等部门的指导下,倪铫阳筹集资金,用了两年半时间,建成了柳州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分为展示区、生产区、演示区、体验区和购物区5个区域。展示区充分调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让游客时而穿越到2万多年前的白莲洞,亲历原始人捕捞煮食螺类的场景;时而又回到旧时柳州的古巷街,走进香飘四溢的螺蛳小摊……

  如今,这个建成开放仅3年多的博物馆,靠味道成功“出圈”,成为柳州新兴打卡网红地,每年接待游客9万多人次。博物馆推出的螺蛳粉长桌宴,已成为柳州市旅游团的首选“美食菜单”。而在博物馆的生产区,每天有近10万包袋装螺蛳粉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博物馆的兴办,绽放柳螺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柳州市文旅部门负责人说。

  4 读懂陶瓷美

  “我以前不了解北流陶瓷,在参观陶瓷博物馆之后,我读懂了北流陶瓷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收获很大。”暑假期间,重庆的许先生携全家游览了北流陶瓷小镇,大力点赞。

  “昼则白烟遮天,夜则红焰烧天”,北流是我国岭南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北流陶瓷产业不断发展,赢得“中国陶瓷名城”之美誉。新形势下,北流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北流陶瓷小镇应运而生。

  陶瓷小镇是以日用陶瓷产业作为支撑的特色小镇,计划分3期建设,总投资超过30亿元。“为了展示北流的陶瓷文化,我们在陶瓷小镇兴建了陶瓷博物馆,博物馆是陶瓷小镇的第一站,是窗口工程。”北流陶瓷小镇负责人说。

  走进陶瓷博物馆,只见一条金色“丝绸之路”把各个朝代的陶瓷文化有机串联起来,一组雕塑、场景图微缩了当年100米龙窑的生产场景,一条时光隧道展示了北流各个时代的陶瓷产品,美轮美奂。

  博物馆的DIY工坊,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地方。孩子们假期来到这里,动手参与陶艺的创作。他们通过拉坯、捏塑、雕刻等工序,或制作碗碟,或制作花瓶,忙得不亦乐乎。

  陶瓷博物馆已成为北流旅游的一大吸睛点。据统计,今年1—8月,博物馆接待区内外游客8.7万人次。“博物馆助推陶瓷小镇晋升国家4A级景区,也为北流陶瓷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北流市文旅部门负责人说。

  5 解密顶蛳山

  在南宁园博园西南面,有一座依山而建、外形颇像蚌壳的建筑,这就是南宁迅速走红的热门景区——顶蛳山遗址博物馆。

  顶蛳山遗址位于南宁八尺江畔,是目前广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壮乡首府的文化根脉在哪里,城市会客厅如何打造?首府在规划建设南宁园博园的同时,提出兴建“文化园博”,把顶蛳山遗址博物馆纳入园博园范畴,同步规划,同步建设。2018年12月,博物馆与园博园同步建成开放。

  走进顶蛳山遗址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渔猎采集者的天堂”展览,整个展览用序厅、先民与贝丘、聚落与文明、富足与惬意、生命与天堂5个单元呈现。博物馆采用多种现代展览技术,再现壮族先民波澜壮阔的远古传奇,展示壮乡首府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

  今年5月18日,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作为“国际博物馆日”南宁主会场,举办了考古成果展、文创产品展等展览,开展模拟考古、仿真动物狩猎等体验活动,推出大型邕剧《顶蛳山人》、自治区级非遗“邕宁壮族八音”等表演,吸引 众多游客前往。

  据了解,开放两年来,顶蛳山遗址博物馆积极开发以考古体验为核心的研学旅游,共接待游客23.3万人次,打响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好评。

  “博物馆和园博园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为南宁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贡献了力量。”南宁市文旅部门负责人说。(广西日报 通讯员 李志雄 翁光阳  记者 吴丽萍

  (本版图片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编辑:杨永娟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