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围绕“治水、建城、为民”打造“百里秀美邕江”,集防洪和饮用水源保护、提高通航能力、改善提升水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景观建设于一体,让市民出门即进公园。图为市民在邕字碑人文景观附近游玩。(薛秀云摄)
“十三五”以来,我市年均安排用于新学校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图为南宁三中初中部(青秀校区)。本报记者黄维业 摄
按照“一个家、一个学位、一个岗位”的移民搬迁思路,隆安县全面完成24423人搬迁任务,为贫困户在震东新区安置了一个全新的家。图为震东新区全貌。本报记者黄红锦摄
“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要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南宁市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狠抓落实,从老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层面着手,以实现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基层百姓病有所医、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首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打造就业创业快车
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就业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重点抓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稳就业”有关政策尽快落地,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扶持。2020年,南宁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00多场,发布企业招聘岗位72万余个次,鼓励企业开发6000多个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和求职者招工求职需求,我市还探索创新多元化就业服务。在全国率先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补贴申请、劳动维权服务等16个“打包一件事”;打造全国首个“区块链+人社”综合应用平台;探索打造具有壮乡南宁特色的“‘邕’抱南宁‘职’播间”等。
铺就百姓健康之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为了让老百姓看好病,我市将优质医疗资源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带动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高,不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我市严格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我市压实“四方责任”,扎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投入1.62亿元加快推进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规范化建设,全力推进147个发热门诊项目建设;完成市一医院、市二医院以及5个县区传染病项目申报立项。此外,我市还加快建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4550万元建设19个项目,其中新建项目18个,能力提升项目1个。目前,南宁辖区范围内具备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共53家,日最大检测能力14.7万人份。
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坚持以优先加大教育建设投入、优先落实教育布局规划、优先保障教育用地等三大“优先”为抓手,统筹推进中小学校建设工作。
优先加大教育经费和建设资金投入。全市教育资源供给逐年递增。“十三五”以来,我市年均安排用于新学校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总投入超过50亿元。
优先落实学校布局规划。我市于2011年底修订出台了《南宁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与实施方案(2010—2020年)》,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布局,并于2016年再次启动南宁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与实施方案的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修编。
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为教育发展提供重要保证。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南宁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建立健全教育用地保障机制。实行义务教育用地优惠土地政策,明确义务教育用地划拨价款可按项目用地的实际成本计收。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基本民生保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是促进共同富裕、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2020年南宁市再次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全市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790元/人·月,同比提高14%;第10次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5500元/人·年,同比增长20%。从2020年3月起将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对象的范围从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扩大到城乡孤儿、城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标准提高到原标准的1倍,保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和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影响。
同时,我市将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纳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从2020年7月1日起,全市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400元和1000元。此外,还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摸底工作,全市排查出有集中供养需求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69人,逐户逐人安排入住机构,落实集中供养。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2016年12月28日,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南宁昂首迈进“地铁时代”,成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2017年12月28日,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营,实现“十字合龙、双线齐发”,南宁进入“换乘时代”。紧跟着南宁地铁2号线东延线、3号线、4号线相继开通,南宁地铁5号线建设扎实推进。
地铁建设的提速体现了南宁市委、市政府民生优先、公共交通优先,着重解决好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为民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火车东站片区、相思湖新区路网基本建成,民族大道改造提升工程、东西向快速路东段道路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
如今,南宁市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初具规模,南宁大桥、五象大桥、青山大桥等桥梁跨江而立,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梁飞架邕江之上,成为邕江两岸人民工作和生活的交通纽带,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路网让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也引领着南宁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筑牢社会稳定屏障
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涉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严防公共安全案件和事件发生,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健全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把平安南宁建设好、维护好、巩固好,推动平安南宁建设再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09%。
南宁市立足首府城市定位,率先在全区出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若干意见,制定出台《南宁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高标准、大力度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如今,南宁市基本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的纵向链条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横向体制,以政治引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为主要内容的“五治”现代治理方式不断完善,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风险水平不断提高。
记者手记
幸福源于民生改善
“幸福,从哪里来?”
面对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有的人觉得,幸福来自越来越美的生活环境;有的人认为,幸福来自安稳的生活,来自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近年来,我市坚持“民生为先”理念,致力于打造群众看得见的幸福、触得到的实惠,不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居民。
如今,一幅浓墨重彩的民生幸福画卷正在我市徐徐展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于一件件、一桩桩的民生实事。
未来,我市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坚守初心担使命、重振雄风再出发,南宁的建设者们将以奋斗者的姿态为新时代“护航”,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李静 余秋兰
值班主任:田艳 编辑:朱晓琳
美编:朱小华 校对: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