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阳朔全力推进最美乡村建设
来源:广西日报  |  2021-06-29 13:28:04

  原标题:阳朔全力推进最美乡村建设 美了村庄 兴了产业 活了文化

  本报记者 李 耿 通讯员 谢次娣 蔡林珊

  一湾碧水,数座青山,白墙黛瓦,阡陌纵横……

  走进遇龙河畔的阳朔县白沙镇桥背村,星罗棋布的农家院落和景观长廊、青石小径、小桥流水,不仅是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去处,也引得无数游客驻足流连。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今年以来,阳朔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桂林市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坚持早谋划、早着手,以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为抓手,立足资源优势,锻造长板,瞄准弱项补齐短板,“形、实、魂”全方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了村庄、兴了产业、活了文化、富了群众。

  A 风貌塑形 柳绿花红美乡村

  在广东务工的阳朔县高田镇喜龙村村民陆宗群“五一”期间回了趟家,对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赞叹不已:“才几个月没回家,村里就大变样了,房子变白了、道路变宽了、门前屋后干净整洁,路边都种上了花草植物,跟个度假村似的。”

  该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引导村民拆除危旧废弃房屋,原来每家每户门前的杂物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风格统一的房舍,通透敞亮的院落,错落有致的“微花园”和“微菜园”,新农村气象举目皆是。

  喜龙村的变化是阳朔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观的一个缩影。

  阳朔县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三清三拆三微”整治、“四有、四重、四化、五网、六改”总体要求,重点突出青砖、黛瓦、马头墙、坡屋顶等富有阳朔民居特色的基本元素,高标准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7.4亿元,打造了鸡窝渡、历村、桥背、门楼等57个精品示范村和遇龙河沿线、百里新村沿线等6条精品示范带,将梦幻遇龙、蔗香田园、百里桔香、大美漓江等4个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风貌提升有机结合起来,辐射带动效应越来越强,助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迅猛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显著提升。

  B 业态丰富 金山银山富村民

  “如今我们村是脱胎换骨,游客来了,日子有了奔头。”桥背村村民朱芳玉说。自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以来,桥背村不仅统一了村庄房屋风貌,还建了旅游公厕、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坚持把乡村风貌提升与乡村旅游发展相融合。

  今年“五一”小长假,阳朔旅游产业复苏强劲,全县共接待游客62.74万人次。紧挨遇龙河的桥背村游人如织,火了一把。

  产业兴则乡村活。在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阳朔立足村情实际,深挖特色资源,把充盈农村产业发展之“实”,放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突出位置。

  福利镇道山村,风貌提升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齐头并进。2020年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生态稻田“种享”农业计划,开启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创新尝试。今年,道山村还将生态农业与研学体验、旅游观光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探索生态产业发展。

  高田镇喜龙村的农家蔬菜水果体验采摘休闲农业,金宝乡门楼村的金桔产业、普益乡勇村的阳光玫瑰葡萄产业……

  阳朔县统筹谋划特色种植、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集“旅游+产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依托遇龙河国家级度假区等资源发展山水民俗文化游,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做好产业振兴文章,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格局,现有金桔、火龙果、果蔗、猕猴桃、沃柑等特色产业16个,为村民拓展了新的致富之路。

  C 文化铸魂 独特人文赋乡愁

  阳朔县乡村的变化不止村庄风貌,还有群众的精神风貌。

  阳朔着重激活和培育乡村文化的“精、气、神”,结合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建好文化阵地、深挖文化特色、建强文化队伍,在乡村文化振兴“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

  4月14日农历三月三,在金宝乡门楼村新建成的文化舞台上,村民们唱起了依托民族文化自编自导的山歌,用嘹亮的歌声抒发“感党恩、跟党走”的情怀。以门楼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精心打造的村史馆也正式揭牌向民众开放。

  金宝乡政府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门楼村的各族群众更加团结,推动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像门楼村一样,阳朔县结合各村实情,在形、实、魂上做文章。如白沙镇观桥村墙绘文化凝聚起文明和谐正能量,高田镇思柳村彩调民俗传统文化唱响了新时代主旋律,杨堤乡浪洲村史馆展示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画卷……新农村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全县99个行政村实现“一约四会”全覆盖。阳朔县将乡风文明有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引导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全县推动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编辑:杨永娟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