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莹
全民健康,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全区卫生健康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7岁上升到2020年的77.52岁,孕产妇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3.93/10万下降到2020年的 8.37/10万,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7‰下降到2020年的2.5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前列,人民健康水平实现新跨越。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是3个国际通行的居民健康衡量指标。这些指标的进步,正是广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缩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以全民健康托举全面小康,吹响了建设健康广西的时代号角。
城乡统筹,中西医结合,卫生健康体系逐渐完善
在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里,医学新生的第一课从这里开始。从入学到毕业,学子们都要向一具骨骼标本深深鞠躬。
这具骨骼标本由“天津医生”郭德林教授捐献的遗体制作而成,是广西首例高级知识分子遗体捐献。20世纪60年代末,近2000名天津医生担负起医疗援助的历史重任,辗转举家落户至广西8个专区73个县176个边远公社卫生院,支援广西医疗卫生事业。郭德林以这样的形式延续着自己的医者初心,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见证了在国家支持和全区努力下,广西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人民诉求全面升级的时代,民生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围绕着“抓两头,强中间”,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广西从2009年起与国家同步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十三五”期间,为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任务,广西投入164.7亿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人民期盼不再因病在脱贫道路上“掉队”。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广西提高医疗保障、推进医疗救治,通过“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等工作为贫困群众解燃眉之急,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人民期盼着“简、便、验、廉”的中医医疗服务。围绕传承创新,广西积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特有的地缘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中医药壮瑶医药成为我区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
民之所望,政之所为。我区已初步构筑起县乡一体化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历史性地消除了全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编织了全区最大最实最有效的医疗保障网。
据统计,全区达到了每万名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2.63人,乡村医生成为“全科医生”主力军;中医总诊疗人次数从2774.2万人次上升到3342.4万人次,全区93%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医联体网格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7.75%,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7.74%;“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速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发卡量超过1200万张,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82.65%,卫生健康资源供给取得新成效。
从出生到成长,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如今,只要是在广西登记结婚的新人,绝大多数可以免费做一个“地中海贫血筛查”,高危夫妇可以得到产前诊断,避免生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而以前,地中海贫血是广西出生缺陷的主要病因,成为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之痛。
据统计,广西人群的地贫基因携带率高达20%以上。20世纪50年代,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徐教授、龙桂芳教授带领团队在广西开启了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自治区政府于2010年全面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治工作,并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严重类型地中海贫血胎儿“零出生”计划。到2020年,全区重型地贫患儿出生率由2010年的2.26/万降至2020年0.22/万,降幅达90.26%,极大提高了广西出生人口素质。
广西曾是我国南方四大高疟区之一。2011年,我区正式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9年正式消除疟疾。国家消除疟疾终审评估组更是指出,广西消除疟疾,为全国消除疟疾提供了经验和做法。
在其他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方面,广西连续28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连续18年无白喉病例报告,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0%以上。全力开展结核病、精神卫生、狂犬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坚行动,结核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累计报告狂犬病发病数全国排位由201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七位;经过54年的持续努力,全区首次实现了100%的县(市、区)达到碘缺乏病消除的目标。
广西将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艾滋病攻坚工程、中医药振兴发展纳入医改范畴,形成了广西特色医改模式。以地贫为主的胎儿水肿综合征出生缺陷从2008年的首位病因降至2020年的第10位病因。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均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省区前列。
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水平,是衡量民生幸福指数的一把标尺。从出生到成长,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到为人民打造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一项项的健康指标,映射出全区人民的健康获得感正在稳步提升。
经历淬火之战,在重大疫情中检验了初心使命
2020年冬末春初,关系每一个人生命健康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始终确保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从“第一例病例确诊”,到广西“病例清零”;从医务人员白衣为甲,奔赴“战场”,到前往柬埔寨分享“中国经验”;从疫情动态“天天发布”,到完善检测、保障复工复产……经历淬火之战,牢记初心使命,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织密保护网,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展现出强大支撑能力,疫情发展态势得以及时研判上报,广西成为全国较早启动一级响应的省份之一;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了500多个临时党组织,发动4万多名党员医护工作者战斗在抗疫一线,涌现出一批党员模范先锋;结合气候、地域特点,广西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和医院感染防控专家组,制定中医药治疗方案以及壮瑶医药防治方案,中医药参与确诊病例治疗比例97.6%。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已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全面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广西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得以高质量推进。6月6日,广西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2000万剂次,并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首针接种任务;6月16日,全区完成国家下达的6月30日前第二剂次接种任务量的50%。
一道道防线,一个个措施,一串串数据,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在重大疫情的严峻考验中,为人民的健康安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让全区各族群众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遵循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我区将继续以推进健康广西建设为主线,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为目标,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