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文化与广西戏曲创作
来源:广西日报  |  2021-06-09 09:52:53

  王 馗

  《刘三姐》是广西戏曲界于1959年创作首演的彩调剧艺术经典,经由电影艺术的转化,迅速在海内外获得广泛传扬,历经一个甲子,至今脍炙人口。随着时代变迁,《刘三姐》被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文化创意形式,反复创作改编,共同形成久演不衰、久唱不歇、久传不止的文化现象,“刘三姐”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广西艺术文化品牌,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形象品牌。

  刘三姐文化的卓然独立和深入人心,来源于年轻的彩调剧在剧种个性化发展中的经典成就,来源于时尚的电影等现代艺术在面对民族文化遗产时的创造转化,来源于和谐的广西各民族对歌舞戏剧艺术的丰富展示。“刘三姐”是彩调剧六代演员艺术传承相续打磨的戏曲艺术高峰。彩调剧《刘三姐》的艺术形象与歌舞内容,是刘三姐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60多年的时间中,六代主演们不断地为这部经典戏剧葆有浓郁的青春气息,也始终维护着这部作品在剧种舞台表演艺术领域的经典地位。

  世代的歌舞传唱,世代的时尚更新,世代的艺术扩容,让这部作品见证着彩调戏从传统的调子戏,到融入民族歌舞、时尚韵律的现代彩调戏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甚至在当代又以熟悉的曲调旋律来创作《新刘三姐》,实现着“刘三姐”从古典意蕴向现实生活质感的蜕变。而在这种不断增衍变化的“刘三姐”艺术中,彩调剧《刘三姐》的舞台艺术进一步臻于艺术高峰,广西民族民间生活气息熏染下的歌、舞、诗、戏,不断地减弱那些时代留在艺术中的痕迹,宜古宜今,亦雅亦俗,更加凸显出戏以人传、曲以人传的艺术本色。

  《新刘三姐》的创作,凸显刘三姐文化对于当代生活和新时代理想的涵摄与延展。今天舞台上的“新”,当然是保持戏曲本体而进行的时代生活再现,那种岭南农村、民族族群的现实状态最容易像今天众多的现实题材创作那样,流于一般性的政策图解,但是《新刘三姐》却尽量避开这种创作误区,依然用歌唱的美、山歌的美、人性的美,来审视八桂大地这块文化空间中人们的去留与生活。这部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张扬人性美好,肯定草根立场,表达诗性人生,崇尚民族共同意识,彰显国家现代立场,形成与众不同的戏曲舞台面貌,以优雅的艺术化、轻松的娱乐化来建构现代舞台,成为追步《刘三姐》艺术宗旨的又一部跟进之作,也是刘三姐文化实现现代转化的又一个精彩个案。

  纵观刘三姐文化的内涵的演变与拓展,可以看到一部优秀的戏曲经典构成了这个文化现象的重心所在,而在这个文化现象不断地发展变化进程中,戏曲艺术经典与时俱进,深度地吸纳着多元的时代文化艺术内容,进一步深化着戏曲艺术的经典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刘三姐》的主演黄婉秋女士回信,强调“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植根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提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在60年的时间里,广西的艺术工作者们让彩调剧、电影以及多样的文艺形式所创作的《刘三姐》的经典品质熠熠生辉,也必将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让彩调剧更多的新创作品、让广西的戏曲艺术作品层楼更上,持续辉煌。借用总书记回信指出的,“继续发挥老艺术家的表率作用,带动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我们的歌唱会更加饱满热情,我们的创作会更加良性成功,我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会更加多彩多姿。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编辑:杨永娟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