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加速推进 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新高地
4月26日,市政府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建设情况。近年来,南宁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发展的方向、工作的重点和主观的努力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进科技园建设。目前,科技园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示范带动创新创业发展,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新高地。
构建“1+2产业体系”
科技园是南宁与北京中关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自2018年4月26日揭牌以来,科技园通过重点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为共生产业的“1+2产业体系”,逐步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广西信息产业高地和南宁的智慧产业园区。
据了解,科技园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约7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范围约1.77平方公里已基本建设完成,聚集了浪潮、世纪联合、联东U谷、香港三润等19个产业化项目,2020年合计产值近30亿元;二期范围约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全面开工,落地了东创精密、柯瑞机械二期、世纪联合二期等产业项目,三一重工、东方雨虹、农工商科创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三期范围约3.7平方公里,正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产业规划研究。预计2025年科技园总产值超300亿元。
此外,中关村发展集团计划投资3.7亿元建设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园,打造成中关村落地南宁的永久性地标。该项目建成后将引进高附加值的科技企业,重点加快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活跃区域聚集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及相关科技服务业企业,促进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预计聚集100家以上创新主体,营收达10亿元以上。
带动创新创业加快集聚发展
自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至今,南宁·中关村由“一基地”发展为“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平台”,入驻重点企业135家、较2017年增长2.74倍,入孵创新企业230家、较2017年增长3.12倍;培育及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2家,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16家;落地产业基金管理公司3家,规模扩大77倍,托管基金达314亿元。南宁·中关村作为南宁科技创新的旗帜及标杆,示范带动创新创业加快集聚发展。
目前南宁高新区各类双创载体合计35家,孵化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团队超过800家;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22家,占全市36.67%,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南宁市35%以上,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市52%以上。
2020年,南宁高新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认可实验室16家;自治区级研发平台总数达89家,广西院士工作站达25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达8家;辖区内注册企业4.8万家,上市(挂牌)企业24家,总从业人数约21万人,形成了以南宁高新区为核心、全市多个双创载体联动的“1+N”双创载体联动格局。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自治区、南宁市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的第一年。”南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捷表示,南宁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强首府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将南宁·中关村打造成为引领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全力加快科技园建设,推动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园、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联东U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高品质产业载体项目尽快建成;全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围绕世纪联合、柯瑞等龙头企业抓好全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聚集,力争在百亿产业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南宁·中关村“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平台”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发展,力争2021年实现南宁·中关村(含一基地一园区)全部营业达200亿元,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工业产值较2020年翻番。
同时,将深度链接北京中关村和东盟国家的创新资源,通过线下南宁创新创业联盟及线上南宁高新双创云平台加快整合双创资源;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充分利用已搭建的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帮助企业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东盟国家企业资源,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本报记者冯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