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 扬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并对“加快数字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3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在全区省级领导和厅级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作开班讲话暨专题报告时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指尖交易、云端销售、宅经济、新基建等。这些都为大数据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拓展了新空间,指明了新方向。打破数字壁垒,消除数字鸿沟,打好数字化转型攻坚战,以数字化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社会治理效能,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普及,正在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国各地区都在努力抢占信息化、数字化的制高点。从工业化、城镇化到信息化、数字化,不仅是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之路,也是广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转型是治理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提升治理能力,离不开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科学决策、高效运行。政府数字化转型,将打破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统一调度、精准指挥,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在这方面,杭州的“城市大脑”、深圳的“数字孪生城市”、上海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通过建设“一朵云”“一张网”等,打通部门数据,整合公共资源,在解决道路堵、停车难等城市治理问题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发达省市,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先行先试、走在了全国前列。2018年,北京、广东两省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而广西到2020年只有400多亿元。2020年,全国数字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近四成,广西落后全国约6个百分点。目前,广西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依然较大,要奋力赶超、加速崛起,必须通过数字技术增值赋能传统产业。
数字化转型是民生福祉改善的有力支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渗透百姓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移动支付、共享出行、自助服务等普及,极大方便了百姓生活。全区教育、医疗、旅游、扶贫等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有力推动了优质公共资源的普惠化、均等化。疫情期间,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组建大数据分析专班,开展大数据分析及精准识别,建立“一库四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大数据分析体系,排查出全区54%的确诊病例,不仅大大降低了疫情防控人力物力成本,更重要的是,挽回了许多宝贵的生命。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打好数字化转型攻坚战,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政府治理、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努力构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格局。
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刺激新一轮投资需求,还将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支撑。当前,广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完善云、网、台、端建设。加快完善壮美广西·政务云,建设社会经济云、人工智能云等。扩大互联网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物联网、视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建设一批行业云平台、企业云平台,推动企业登台上云。加快数据获取端建设,推进数据要素“通、融、治、用”,加快部门与行业数据融合应用。
加快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政府治理数字化,将推动政府治理从无序到有序、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最大限度节约公共资源,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必须加快云网、系统和数据的汇聚融合,力争行政审批材料再瘦身、流程再整合、时间再压缩,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不用跑”,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我帮办”,努力打造“掌上办事之区”“掌上办公之区”“掌上治理之区”。
加快推进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将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市场主体的高效协同,催生一大批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及新业态,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提速。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是实施好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百千万工程”,即在一百个领域,推进一千个场景的一万个应用,促进数字要素全流程融合应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直播电商,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应用。
加快推进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民生服务数字化,实现民生服务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将破除群众办事的空间障碍,大幅降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推进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要以实施数字生活服务专项行动为抓手,在教育、医疗、文旅、就业、扶贫、养老等领域,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广社区数字化网格管理,加强社会服务信用和数字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无接触式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促进中国—东盟合作数字化转型。中国—东盟信息港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致辞表示,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要充分发挥信息港这一开放平台作用,建成南宁国际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数字高速公路。深化面向东盟的数字合作,办好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峰会、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峰会等,启动“百技千企融东盟”三年行动。
以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字化转型,必须破除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低端锁定和创新瓶颈等影响,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发生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改变,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政策供给。科学编制数字广西“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加快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做好数字经济市场主体的用地、用电、用人等要素保障,加强对数字广西建设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应用示范的支持。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政策措施,编制《广西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规划》,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省部际协同推进机制。
强化法治保障。加快推进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完善区、市两级应发布、可发布、已发布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形成全区政务数据资源图谱,构建跨部门、跨云、跨库的大数据治理体系。探索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审计体系建设,形成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追溯管理,开展第三方审计评估。促进数据共享开放应用,探索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数据交易规则。
加强技术创新。建好用好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区块链创新中心等一批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一批本土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人工智能创新、量子通信技术、区块链公共服务、政务数据服务、电子政务等领域技术攻关。围绕广西特色产业应用需求,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数字技术。通过政校、政企、校企联合等方式,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
(作者为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