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案例出炉
来源:南宁晚报  |  2021-03-12 10:16:25

  原标题:广西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案例出炉,涉及违规推销保健品、泄露个人信息等

  违规推销保健品罚213万元 凉茶里添加西药6人领刑罚

  ■本报记者陆增安 实习生朱倩 

  3月11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广西消委会召开2021年“3·15”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情况。2020年,全区各级12315投诉举报机构共接收处理投诉、举报、咨询39.43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29亿元;全年共查处市场监管领域违法案件3.72万件,其中查办食品类案件1.12万件;3.2万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任职7588人次。

  当天会议还发布了2020年度广西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并予以点评。案例涵盖了违规向老年人推销保健食品、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超市销售“三无”口罩、未成年人私刷“花呗”消费纠纷等生活中常见的消费纠纷问题。 

  ■部分案例

  无证推销老年保健食品被罚213万元 

  去年9月10日,来宾市民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举报南宁市维佰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佰商贸),在来宾市兴宾区通过“会销”形式向老年人推销保健食品。

  经查,维佰商贸与广西南宁云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联合组织“夕阳红一日游”旅游活动,租用来宾市兴宾区某小学宿舍楼一套住房作营业场地,在未取得当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以“会销”的形式向老年消费者推销羊乳粉等保健食品,至案发已销售2万多元商品。执法人员现场扣押涉案食品价值约19.2万元。来宾市市场监管局对维佰商贸处以没收涉案食品,没收违法所得1.2万元,罚款213万元的行政处罚。

  【案件点评】

  广大老年朋友不要为了免费领取小礼品而参加不良商家举办的免费旅游、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活动;购买保健品或理财、投资、养老产品时,一定要与家人、子女沟通商量;不要将保健食品当药品使用,身体不适要去正规医院诊疗。 

  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用于促销被罚2万元 

  广西南宁炬德禄房地产有限公司通过宣传单、微信、摘录单多多软件、他人分享等多种渠道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2.2万多条,于2019年3至4月,通过“电销机器人”软件自动拨打客户电话,发送房源促销信息,并对消费者提问的关于价格、位置等关键信息进行自动回复。该公司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并发送商业性信息,其行为构成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违法行为,被良庆区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案件点评】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资源,各种侵害个人信息违法行为日益增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必须得到消费者的同意。同时,消费者要注意隐私保护,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发现个人信息被侵权时,应及时要求收集、使用者删除,或拨打12315投诉举报,追究对方侵权责任。 

  凉茶非法添加西药6人最高获刑1年多 

  2019年6月,梧州市市场监管局陆续接到举报,市内部分凉茶店声称所售凉茶对感冒治疗效果很好,怀疑添加了西药成分。梧州市市场监管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用4个月时间,对全市100多家凉茶店开展拉网式走访和摸排,通过抽检样品,从6家凉茶店的样品中检出马来酸氯苯那敏、氨基比林等9种西药成分,扣押不明药粉5千克,从江某某、周某某等6名当事人家中搜出咳特灵等西药一批。《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中禁止添加药品,这6家凉茶店经营者已经涉嫌刑事犯罪。

  去年10月,涉案6人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至1年2个月不等、支付民事赔偿金3.5万元至64万元不等,并在梧州市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案件点评】

  凉茶作为一种含中草药成分的饮料,国家将其列为食品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中禁止添加药品,不得宣传治疗功效。本案当事人在凉茶中添加西药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也触犯了《刑法》,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月子中心护理不当致多名婴儿感染肺炎 

  去年3月10日,吴某某、黎某某等8名消费者向钦州市钦北区市场监管局投诉,称入住广西圣贝安母婴护理中心后,因护理中心管理和服务不当,致使多名婴儿相继感染肺炎,要求退回服务费。

  经查,广西圣贝安母婴护理中心所入住的婴儿群体出现肺炎,与不及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管理服务不当,可以形成因果关系。据此,钦北区市场监管局及时启动联合调解程序,对接钦北区法院、钦北区司法局共同参与调解。去年3月27日,纠纷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护理中心退赔8名消费者护理服务费用共计12.9余万元。

  【案件点评】

  部分月子中心因从业人员护理知识和素质参差不齐,消毒不彻底、卫生条件不过关等原因,导致新生儿感染疾病的案例时有发生。服务合同应尽可能做到准确、详尽,对于产后护理过程中需达到的效果以及具体服务项目、免责条款的约定要明确。如果有消费纠纷,应注意保存证据,尽到举证责任。 

  14岁少年私刷母亲“花呗”买电单车惹纠纷 

  去年9月17日,陈女士向梧州市市场监管局投诉,称其14岁儿子未经父母同意,用陈女士手机刷“花呗”6899元(含保险及上牌费300元)在梧州市长洲区丽牛电动自行车店(以下简称丽牛车店)购买并使用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对此消费行为陈女士不予认可,要求丽牛车店退车退款未果,请求梧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调解处理。

  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实地调查了解,陈女士儿子作为一名未成年人不符合驾驶电动自行车条件,其到店购买大额商品,丽牛车店未经核实就向其出售商品,经营行为存在不当。经组织双方多次调解,最终,丽牛车店同意退车退款。但由于车辆已经使用过,双方同意:丽牛车店退回300元保险及上牌费,购车款打8折后退回陈女士。

  【案件点评】

  家长需加强对孩子的消费安全教育,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同时也要提高维权意识,遇到类似事件应主动维权。另外,经营者也要注意,未成年人若购买贵重商品,要确保得到监护人的同意。

编辑:唐颖倩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