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梧州构建产业梯队发展格局,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做强工业 加速东融
本报梧州讯 (记者/潘登)3月8日,梧州市临港经济园区、梧州高新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园区,到处一派繁忙景象。按照计划,梧州今年将统筹实施295项工业投资项目,加快推进22个“双百双新”项目、冶金新材料基地、建筑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尽快竣工投产;推动永达100吨量子电弧炉等一批新增产能项目尽快达产满产,以及建晖纸业、建华建材、简一陶瓷等一批招引项目尽快开工;支持不锈钢、陶瓷、石材、木材等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折射出梧州干群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加快实现工业振兴、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
近日,在梧州市两会上,该市提出未来5年发展的重头戏之一:
坚持产业兴市,以全面“东融”带动全方位开放和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高地和要素溢出洼地,形成产业链推动工业崛起,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把工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加速实现工业振兴、产业升级。2020年,梧州市采取超常规举措,打好稳增长“组合拳”,精准推出13条援企稳岗措施,累计发放“复工贷”“复企贷”“稳企贷”337.95亿元,减税降费6.3亿元,社保费减负11.9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2亿元,稳岗返还优惠政策惠及3586家企业、8.5万名职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4%和13.9%。
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梧州市提出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构建千亿、五百亿、百亿等产业梯队发展格局,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扶优培强推动强链补链。去年以来,梧州市创新实施产业发展“链长制”,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六大产业总产值达1043亿元,同比增长15%。统筹推进20项“双百双新”、71项“千企技改”和139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冶金新材料基地、建筑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南部(岑溪)石材循环生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永达100吨量子电弧炉、蒙娜丽莎高端智能建筑陶瓷、毅马年产36万吨优特钢、盈田年产150万套高效节能空调、鑫峰全连轧绿色精品生产线等一批产业项目投产,京东(梧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材产业互联网平台“云砼网”等数字经济项目落户梧州。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8项。
今后,梧州市将培育5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企业,到“十四五”期末,实现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达10家、单项冠军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优质企业10家、名优品牌产品企业10家、上市企业达10家。
加快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十三五”以来,梧州聚力“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区推出“一窗通办”,推进“跨省区通办”试点改革,推行双休日“延时服务”,市本级947项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效率全区第一或并列全区第一,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跃升全区第二。全市新签约“三企入桂”项目172个、总投资1899亿元,其中超100亿元项目5个、超50亿元项目7个、超10亿元项目35个、1至10亿元项目137个。
未来5年,为激活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梧州市将对标大湾区营商环境标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创新,推动营商环境稳居全区前列。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基本实现高频事项全覆盖。提升“跨省区通办”能力,实现更多事项就近可办。持续推动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开展工业促投资行动。“十三五”以来,梧州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开放合作格局不断提升。分别与广东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等5个城市开展战略合作。全市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92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91亿元,其中60%以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76个,建成4个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1个超300亿元园区,形成再生资源、医药食品等六大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较“十二五”期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79.3%、市场主体增长70%。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冶金新材料、建筑陶瓷、建筑新材料等东部产业整体转移落户,千亿级沿江“东融”产业带初具雏形。
未来5年,梧州市力争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十四五”期间工业投资总量超1000亿元。开展产业链专项提升行动,围绕重点支柱产业链,打造1个千亿元工业园区,若干2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打造再生资源、建材环保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500亿级冶金机械产业集群,打造医药食品、电子信息2个20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千亿、五百亿、百亿级产业梯队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