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铸丰碑 壮乡儿女圆新梦 ——广西水利“十三五”发展成就回眸
来源:广西日报  |  2021-03-02 17:12:28

   砥砺奋进铸丰碑 壮乡儿女圆新梦 ——广西水利“十三五”发展成就回眸

  建设中的大藤峡水利枢纽鸟瞰。

砥砺奋进铸丰碑 壮乡儿女圆新梦 ——广西水利“十三五”发展成就回眸

  上思县明江防洪整治工程。

砥砺奋进铸丰碑 壮乡儿女圆新梦 ——广西水利“十三五”发展成就回眸

  合浦县南山水库灌区。

  周 映

  八桂江河岁岁安澜,水网交织泽被万顷良田;水利建设凯歌高奏,汩汩甘泉滋润百姓心田。

  新年伊始,春意渐浓。牛年春节假后上班第二天,河池市宜州区干部纷纷拿起锄头铁锹来到祥贝乡古龙村拉柳屯,与当地群众一起疏浚渠道、清理杂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其实不只这里,春耕将至,全区各地大力兴修水利,为全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从广种薄收到物产丰盈,从缺水而困到人水和谐,从“解民之渴”到“促民康健”……这个春天,穿行于八桂大地,让人感受一项项民生水利为百姓带来的幸福和希望。

  兴水利,除水害,惠民生。“十三五”期间,广西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利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带给百姓越来越多实惠,水利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支撑和保障。

  1 江河湖海岁岁安澜

  时间回到2020年汛期。

  5月29日至6月10日,一场几乎不间断的强降雨席卷八桂大地。持续强降雨造成桂北多条江河反复超警,柳江、洛清江、桂江、贺江及西江中下游全线超警,共57条河流91个站点134站次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西江出现2020年第1号洪水,贺江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水文站出现接近50年一遇大洪水,部分水文站出现建站有记录以来第二大洪水,广西出现入汛以来首次历时长、范围广、局地强度大、累积水量大、发生区域重叠的暴雨洪水过程,防汛形势复杂而严峻。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战。自治区水利厅超前部署、连续奋战、积极应对,强化雨水情监测预报,滚动分析研判,做好防汛应急处置。从6月5日起,自治区水利厅会同珠江水利委员会对百色水库、龙滩水电站、岩滩水电站控制出流,减轻西江干流中下游防洪压力,拦蓄洪水26.8亿立方米,水库拦洪错峰效果明显,最大限度减轻大藤峡工程及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并将贺江中下游1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5年一遇,将暴雨洪水的影响和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面对汹涌而来的暴雨洪水,广西水文全体动员、迅速响应,坚持推进“三级联动”水文应急驰援模式和“逐峰而测”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模式,紧急派出应急组,全力组织实施洪水应急监测,全区三级水文启动水文应急响应,发布洪水预警和水文预报,报送水情服务专报,通过公益短信平台(12379)向社会公众发布全网水情短信,发挥了作为防汛“千里眼”的水文作用。

  在这一场抗洪硬较量中,预报预警、科学调度等防汛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水患严重影响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我区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但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造成季节性、区域性洪涝,干旱灾害频繁交替发生,兴利除害任务十分繁重。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十三五”期间,我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水库防洪安全为重中之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两手抓,大力开展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全面消除小型病险水库病险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中小河流的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基层防洪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广西防洪减灾体系,提高中小河流防洪安全度汛,增强基层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能力,全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

  目前,广西水文通过实时雨水情信息、数值预报成果等数据系统集成,实现了多要素耦合预警预报滚动分析,364条设水文站河流预警全覆盖。

  被百姓称为“救命工程”的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已全面建成,覆盖104个县。各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陆续投入使用,并组织落实预警发布工作,发挥了巨大效益,大幅度提升了基层防汛决策指挥能力,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十三五”时期,我区成功抵御了64次洪涝灾害及7次干旱灾害,大中型水库和小(1)型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江河水库险情和局地旱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保障了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与“十二五”相比,水旱灾害死亡人数和灾害损失分别减少44%和29%。

  2 八桂大地密织水网

  在桂平大藤峡峡谷的出口弩滩,奔腾的黔江水在此集蓄,奔流而下。这里就是投资357亿元、被喻为珠江流域“三峡工程”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今年2月15日8时,根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2020—2021年枯水期水量调度三号通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首次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此次应急调水持续5天,共向下游补水近2.4亿立方米,相当于调配17个西湖水量,有效压制了河口咸潮上溯,为春节期间澳门、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群众送去了幸福水、放心水。

  2020年,大藤峡工程建设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顺利实现了蓄水、通航、发电重大节点目标,提前56天完成年度发电任务,累计通航船舶1.39万艘次,年度完成建设投资24.5亿元。有效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为落实“六稳”“六保”作出重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进度最快的5年。我区坚持不懈抓项目、抓投资、抓完成,着力“补短板、强基础”,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3倍。

  5年来,以大藤峡水利枢纽为代表的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均已开工建设,正在大规模施工,投资规模超过700亿元。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97.4亿元,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长塘水库等6个项目列入国家2020—2022年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匡算总投资约760亿元。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形成的有效投资,已成为广西社会发展稳增长的重要推手。 

  其他面上项目建设也快马加鞭。5年来,全区完成主要支流治理51.34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长1120公里,完成水库进库道路提升改造401公里,完成标准化海堤建设36.34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7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大江大河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着一项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发挥效益,我区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广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和水安全屏障。

  3 甘泉汩汩润泽民生

  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而农村饮水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东山乡是一个典型的大石山区,又是瑶族同胞聚居地。因地势影响,尽管红水河近在咫尺,长期以来东山百姓只能望河兴叹,一个水润田园的梦,做了一代又一代。

  为根治东山长年缺水难题,经过反复调研,多番论证,巴马决定引红水河的水上东山。2019年,巴马花大力气在东山乡建起设备完善的供水厂,彻底解决了东山乡和周边8个村1.6万多人的饮水难题。

  哗啦啦的红水河水经过消毒后“流上”陡峭的东山,无论是从保障水量、水质,还是群众取水方便的角度来说,这项工程都能实现让大石山区群众的用水与城市用水别无二致。

  水带来了生活的新希望。水通了,群众生活生产没有了后顾之忧,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用水也有了重要的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区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列为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饮水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作为牵头部门,水利部门以非常决心、非常智慧、非常手段,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建设。通过新建工程和改造、扩网、管网延伸、水源保护和净水设施配套改造等多种措施,下好“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补上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短板。

  自治区水利厅建立了对口联系14个设区市、定点帮扶贫困县的工作机制,组建了广西农村饮水安全专家库,举全厅之力,强化实地帮扶和督促指导,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各地通过新建家庭水柜、改造水柜、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改造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打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歼灭战和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大会战,大石山区饮水安全工作多点开花、亮点频出。

  5年来,大石山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大会战与饮水安全歼灭战,累计投入资金51.5亿元,惠及农村人口803.2万,同步解决和巩固提升了15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累计投入54个贫困县中央及自治区水利资金362亿元,贫困地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0%和87.2%,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和14.7个百分点。

  如今在广西,清冽的自来水已流进上千万农村人的心田,翻山越岭挑水以及喝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成为“过去式”。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农家纷纷用上洗衣机、热水器,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4 生态优先蓄厚家底

  漫步龙江堤畔,树木葱茏,河水澄澈,“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记忆中那条美丽的小河。”

  走进永福县龙江乡龙山村社边屯,只见清可见底的龙江绕村而过,江边竖立着几块醒目的公示牌,这些公示牌中有该河段的河长公示牌、社边屯护渔协会公约、社边屯村规民约等。而曾经,这里河岸崩塌、垃圾成堆、浊流横溢。这里的村民见证了大力实施河湖管护给龙江带来的巨变。

  作为河长制的先行县,永福县以“河”为贵,把河道当街道管理,把库区当景区保护,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治水合力,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治河之路。龙江乡采取“村民自治”的形式对河道进行管理,正是永福县实施河长制工作中的创新之一。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确立“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出一条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新路。

  过去5年,广西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蹄疾步稳,顺利推进,在全区江河湖库建立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落实各级河长湖长63271名,提前实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的要求。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河长们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全力守护绿水青山,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增辉添色。

  过去5年,全区水利部门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全区用水总量稳定可控,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36.9%和34.5%。综合实施水生态流量保障、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村小水电绿色改造等,全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8%。 

  围绕“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做文章,我区大力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5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84平方公里。特别是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石漠化片区水土流失治理中,通过种植经果林,既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尽快走上稳定脱贫道路,又进一步蓄厚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家底。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这块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如今愈发显得耀眼夺目。

  5 改革发展增添动力

  新时期水利发展面临新课题:水利谁来干、建好谁来管、钱从哪儿来……这些前进中的难题,折射出的是体制机制问题,必须在改革中找寻答案。

  直面难题,广西水利改革向纵深推进:

  “十三五”时期,我区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推进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依法治水管水。

  探索河湖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构建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河湖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广西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广西抗旱条例》颁布实施,《广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定印发,水利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创新农田水利运行管护机制,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抓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水奖励相结合的试点模式;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明晰了产权,落实了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

  在合浦县公馆镇南山村,春灌全靠南山水库放水。过去一到春季用水高峰期,为了能抢到水,村民们经常熬夜蹲守,农户之间因水而发生冲突是常事。

  “过去水库没人管,加上土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用水难保证。现在建起了三面光水渠,能灌能排,水库还有专人放水,用水很方便。以前半个月才能灌完水的4000多亩农田,现在只要两天,我们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南山村村委主任范先禄说。

  “三分建,七分养,只建不养,等于瞎忙。”用水更要管好水。对于管理小型水利工程,合浦县有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做法。作为改革试点,该县探索总结出收归国有、受益自管、“水库职工+政府购买服务”、整合资源、以钱养事等五种工程管理模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之后,产权明确了,责任分清了,从水源地到农田供水一路畅通了。

  2019年11月底,我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纳入改革的88236处工程全面完成改革目标任务,比水利部、财政部提出的2020年完成改革工作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各地探索创新了多种管理新模式,打通了“肠梗阻”,破解了“管护难”,真正实现农水工程建得起、管得好、保安全、长受益的目标。

  兴水强桂,大潮奔涌。广西水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和高点。

  展望未来,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杨焱说:“我们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奋力谱写广西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一项关乎5000多万壮乡人民福祉的伟大事业,在挑战与超越中,正阔步迈向新的辉煌征程。

  (本版图片由自治区水利厅提供)

编辑:唐颖倩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