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年粽吃年粽 感受浓浓家乡味
来源:南宁晚报  |  2021-02-09 08:53:07

  原标题:包年粽吃年粽 感受浓浓家乡味

  横县大粽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包年粽吃年粽 感受浓浓家乡味

  大粽是南方最具代表的年节食品

  ■本报记者郑芳 文/图 

  对于北方人来说,饺子是过年的标配,而在南方,这一标配变成了大粽子。在广西,过年必不可少的当属粽子,其中,又以横县大粽尤为出名。横县大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横县大粽已成为具备一定规模和品牌美誉的特色产业。日前,记者采访了横县大粽制作传承人彭金妹,听她说说横县大粽的那些事。

  大粽历史悠久寓意吉祥

  横县大粽据说起源于宋朝,在横县自古便有“无粽不成年”的说法,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横县大粽以体大丰腴、色泽光亮、味香鲜美而闻名广西。在坊间,有关大粽的说法不少。据说横县大粽的名称、形状、材料均起源于远古先民的生殖崇拜,粽子形象像一个孕妇的肚子,各种馅料象征多子多福;另有一说大粽寓意“大众”,绿豆代表众人,在糯米的包围下聚在一起,即“团结,合众”之意,最里层的猪肉也叫粽心(众心),即大家团结一条心。

  “包粽、包粽,就是‘包中’。”横县大粽制作传承人彭金妹说,年粽在大家心中是美好、吉祥、喜庆的象征。春节走亲戚都要送对方双数的粽子,叫“好事成双”;新婚夫妇回娘家要担“茶粽”,娘家回赠粽子和发糕,希望“中(众、粽)手发财”。

  大粽包制不易颇有讲究

  彭金妹介绍,包粽子前的准备工作不少。粽叶选又宽又大的,将粽叶用沸水浸后用抹布擦洗干净;还要提前一晚上浸泡糯米和绿豆,绿豆要碾磨去壳。粽心选上好的五花肉,切成长方形,每块2至3两左右,用酒和姜还有其他香料腌一个晚上,让酒的香味融合进肉里。

  彭金妹说包粽子就像盖房子,包一个大粽至少要6张粽叶。粽叶交叉重叠摆好确保不漏米,底部是“地基”,用瓷碗勺一碗糯米放上粽叶摊开,中间放一层绿豆和猪肉,五花肉是“核心”,之后盖上一层糯米“封顶”。把粽叶包裹起来用绳子绕圈捆绑结实,包扎成上圆下方的长方体块状,粽子就包好了。包一个大粽一般是2斤糯米放1斤绿豆。

  煮粽子也有讲究,一锅粽子要煮差不多6个小时,中间还要翻动一下。许多家庭喜欢在白天包粽晚上煲粽,第二天早上粽子熟透起床就可以吃了,这叫“起钁粽”。经过长时间烹煮粽心肥肉一碰就化,完全不会感受到五花肉的肥腻,绿豆混合着糯米层层香味萦绕鼻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心用料越来越丰富,排骨、板栗等都成为上乘选料。

  横县大粽入选非遗名录

  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会包粽子的少了,大多数人选择购买粽子,横县大粽也走上市场化道路。今年快70岁的彭金妹自小跟长辈学包粽子做传统美食,后来进了横县饮食服务公司工作。1997年,她自己开公司,生产的纯手工制作大粽深受市场欢迎。“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包粽子要包一千多斤糯米。”彭金妹公司的“横州”牌大粽也打响了名声,还通过电台平台销往区内外。

  横县优势农业产业奠定了大粽产业的优质食材基础,横县大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2010年5月横县大粽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横县大粽连续两届获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金奖,在第十六届中国美食节上中国饭店协会授予横县“中国大粽美食之乡”的称号。横县大粽畅销各地,已经成为具备一定规模和品牌美誉的特色产业。如今大粽不仅是南宁人最不可或缺的年货,更代表着年的味道,是游子对家乡最深的怀恋。

编辑:唐颖倩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