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中华巧女”黄肖琴 她的绣球技艺了不起
来源:广西新闻网  |  2020-12-18 09:55:23

广西靖西:“中华巧女”黄肖琴 她的绣球技艺了不起

  黄肖琴老人手捧着最新研究出来的3D绣法,惟妙惟肖的绣球供不应求。林满 摄

广西靖西:“中华巧女”黄肖琴 她的绣球技艺了不起

  第五道工序缝合成球瓣。骆茜 摄

广西靖西:“中华巧女”黄肖琴 她的绣球技艺了不起

  纯手工编织出的3D绣线。林满 摄

广西靖西:“中华巧女”黄肖琴 她的绣球技艺了不起

  黄肖琴老人耐心传授绣球技艺。罗倩 摄

  广西新闻网靖西12月17日讯(通讯员 罗倩)“现在做绣球的环境好了,亮堂堂的灯光照亮了整间屋子,虽然我78岁了可是我的身体还很硬朗,起码还能做20年的绣球呢。”在广西百色靖西市旧州古镇的一处阁楼里,有着“中华巧女”美誉的黄肖琴老人,一边绣着绣球,一边乐呵与徒弟们攀谈着。

  靖西市地处桂西南边陲,有“山水边城 锦绣壮乡”之美誉,而旧州古镇就是靖西市山水风光的缩影,镇上5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从5至6岁的娃娃到60至70岁的老太太都参加制作绣球,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

  今年78岁的黄肖琴老人,是旧州古镇的绣球能手,是靖西绣球的代言人,也是当地一张行走的“活名片儿”。据黄肖琴老人回忆,她从16岁就开始制作绣球了,在那个年代会缝制绣球的人并不多,凭着对绣球的喜爱,在农忙之余就跟着长辈偷师学艺,而当时学习的初衷是被精美的绣球深深吸引。绣球的制作是一门及其繁琐且耗时、效率低的手工技术,先后有浆布、裁剪、绘图、刺绣、缝合成球瓣、填充、拼缝7道工序。“以前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做绣球也仅仅是为了能卖个好价钱补贴家用,白天务农,晚上回来才有时间赶制绣球。那时候用电条件也不好,很多个夜晚都是点着煤油灯缝制,效率跟不上,长年累月下来,眼睛也不好使了。”黄肖琴老人感慨地说。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来访旧州古镇的游客较少,随着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游客量已逐渐恢复,旧州古镇也向世界发出免费游玩的邀请函。旧州古镇村委主任据蔡廷明介绍,现在很多外来游客为了目睹“中华巧女”制作绣球慕名来到旧州,黄肖琴老人和她的绣球技艺俨然成了“金招牌”。古镇里过半妇女都是黄肖琴的学徒,绣球从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家的家喻户晓、逐渐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老人家的引领作用功不可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旧州古镇绣球的年产量达50多万个,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由黄肖琴老人制作的绣球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港台地区。旧州的绣球不仅走向了世界,古镇内旅游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夜幕降临之时,景区里美轮美奂的亮化工程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光游客。“每一个星期我们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到景区进行安全用电的巡视,竭尽全力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心电’、‘致富电’。”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集团靖西供电公司旧州供电所的员工说。据了解,该公司2019年在地州片区累计投入的3700万余元共记96个农网改造工程项目已经全部竣工投产。

广西靖西:“中华巧女”黄肖琴 她的绣球技艺了不起

  旧州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定期为旧州古镇景区进行安全用电巡线。罗倩 摄

广西靖西:“中华巧女”黄肖琴 她的绣球技艺了不起

  旧州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在黄肖琴家里更换新的电表。罗倩 摄

  从点着煤油灯缝制绣球到如今在亮堂堂的灯光下缝制绣球,离不开的是电力部门的保驾护航;从求人做绣球到如今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得益于黄肖琴孜孜不倦对手工技艺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黄肖琴说:“传统的绣瓣只有黄绿红这3个颜色,现在我研究着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和更加精致的3D绣法,把绣球的这一门技艺代代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梦想与责任了。”

编辑:唐志强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