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垌村扶贫产业基地里的沃柑丰收在即 摄影 骆秋妤
沃柑果树上的身份标识卡片 摄影 骆秋妤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12月15日上午,在贵港市平南县大洲镇上垌村的扶贫产业基地里,村党支部书记潘延丽正穿梭在果园里,与技术人员一起检测沃柑含糖量,并录入系统。“上垌村沃柑糖度达16度,上市在即。”潘延丽眉开眼笑。
近年来,沃柑的种植效益逐年下滑,但在上垌村的扶贫产业基地里,忙于务工的群众却络绎不绝。谈及原因,潘延丽给出了答案:“我们果园坚持农业现代化理念,大力打造基地‘数字果园’创新工程,主打生态果园。”据潘延丽介绍,该果园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注入扶贫产业基地,建立起了种植、生产、销售全链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俗称数字果园管理系统。
在上垌村扶贫产业基地里务工的贫困户 摄影 骆秋妤
每棵沃柑果树上的身份标识卡片也为该基地的繁忙给出了答案。每张卡片,就像一张张“身份证”,管理者们只需要通过识别这张“身份证”即可识别了解每棵果树的基本情况。据潘延丽介绍,实现对单株果树的管理,是数字果园管理系统的特点之一,有了这套系统,遇到难题还可以邀请专家为果树进行“远程会诊”。
“我们沃柑种植共有700亩,浇水是全自动的,打药是半自动的,管理没有压力。”基地管理者潘汉耀于2019年到基地务工,日常通过大屏幕对果园进行实时监测,对于这种“手指上”的管理工作,他觉得方便且高效。
基地管理者潘汉耀通过大屏幕对沃柑果树进行实时监测 摄影 骆秋妤
数字果园不仅为果园管理者提供了便利,更将消费者与产品密切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产品消费方面,消费者更加看重原产地,市场上销售的不少‘名牌’产品令消费者真假难辨。”对于打造数据果园的原因,大洲镇镇长谭明华这样说道,“我们打造数字果园这一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主要就是消除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是‘李逵’还是‘李鬼’的身份担忧。”沃柑上市后,果树上的二维码同时会被打印张贴到水果包装上,消费者通过扫描,便可查询产品原产地认证信息、生产单位信息以及在生长过程中的施肥用药情况等,买得舒心,吃着放心。
位于大洲镇东南部的上垌村扶贫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2000多亩,2019年建成了平南县连片面积最大的沃柑基地,共700亩,通过土地流转,吸纳贫困户就业、入股,以及通过技术提供等激活贫困户生产活力,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实现增产增收。“沃柑果园除了采取数字化管理,我们还实行‘长短结合’的套种模式,实现增产增收。”据潘延丽介绍,今年上半年,在沃柑园里套种的香瓜产值达到了约10万元。(文 骆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