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广西日报  |  2020-12-04 20:06:21

  原标题:我区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周 珂 通讯员 李 琦 实习生 冯政强

  ■核心提示

  “夫妻一方存在明显过错致感情破裂,另一方起诉离婚,法院是否会判决过错方净身出户?”

  “会!”“不会。”回答不一。

  10月29日,在鹿寨县卫健局大会议室里,举行一场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促进家庭平安和谐”为主题的民法典宣讲活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题和案例激起了现场群众的热情,在一问一答中学到了法律知识。

  这是我区推动全民普法的一个生动缩影。“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七五”普法规划、决议,深入开展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逐步形成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构建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不断夯实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法治根基。

  1 高位推动,把好普法“船舵”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法治保障和支撑。”5月9日,在自治区十三届人民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上,举行了一场题为“加强疫情应急防控法治保障”的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学习。与会自治区领导从疫情防控法治保障的重要意义、中央对疫情防控法治保障的系列要求等方面对加强疫情应急防控工作进行了深入详细地讲解。

  每年,自治区政府都会通过政府常务会议开展两次法治专题讲座,这是我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定期学法的具体表现。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强化和发挥党政主要负责人推动法治建设的表率作用。

  ——着力高位推动。201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印发了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省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工作制度,自治区领导带头建立37个联系点,示范带动全区各地主要领导干部建立1983个联系点;今年,自治区领导带队分赴全区14个设区市和56个部门开展“七五”普法实地检查验收工作,进一步凸显了“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

  ——落实普法责任。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实施普法责任制重点单位任务清单管理,各地细化部门实施方案170个,把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将普法渗透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着力构建起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新时代大普法工作格局。

  ——汇聚工作合力。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办、党委宣传部和司法厅分别与130余个区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和工作方案,通过“责任+清单”的方式,明确责任部门(单位)的普法“责任田”,奏响普法工作“大合唱”。

  2  精准发力,打好普法“特色牌”

  2019年12月24-25日,南宁市新提拔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如期举行,该市481名新提拔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考试。据统计,近5年来,该市共有5559名处级、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任前法律培训考试,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作用。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七五”普法期间,我区普法突出重点领域,以“法律六进”为载体,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广泛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分对象的普法宣传活动。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把法治教育纳入培训内容,我区7个市开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年度述法工作,每年组织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用法考试突破139万人;青少年法治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全区中小学配备11147名法治副校长、辅导员;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举办农村“两委”人员、普法骨干等培训班10435期。

  “人人遵纪守法呀,国家建设大变化,小康生活快到家……”这是崇左市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的普法山歌。山歌普法人板价村退休教师农廷兴说道:“对于上了年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群众来说,山歌是最好的宣传形式。”

  一直以来,大新县以唱本地山歌为载体,把行政性普法转变为娱乐性普法,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全县法治化建设水平。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特点,不断创新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形成了独具广西特色的普法经验。

  打造“法治三月三”品牌。结合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开展广西“法治三月三”宣传月活动,以山歌、地方曲艺为形式,以文艺演出、山歌比赛、民俗活动为载体,开展法治宣传。2019年以来,“法治三月三”共开展活动2449场,发放宣传资料252万份。

  打造对外法治宣传品牌。开展“宪法边疆行”“中越同携手·法治筑和谐”等活动,组建中越普法骑行队、中越山歌普法队、国际普法志愿者服务队等队伍26支,建立了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东盟海事法规研究工作室,拓宽涉外法治宣传渠道。5年来,广西共开展涉外法治宣传活动1700余次,提供涉外法律服务4800余次。

  打造特色普法载体。既有自治区本级创建的“广西普法号”动车、“广西普法号”游轮等普法载体,又有梧州的“骑楼普法”、百色与河池的“红色普法”、来宾的“五老普法”等地方普法品牌。通过贴近群众的普法活动,让法治真正入民心。

  3  普治结合,写好普法“新答卷”

  村规民约上墙,法治标语随处可见,村级调委会、警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室、普法讲堂等设施一应俱全……近日,记者走进靖西市武平镇仙奉村,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氛围。

  村委副主任黄发京介绍,村里通过抓普法促治理,每年邀请法律专业人士给村民讲普法课,为大家普及法律法规,讲解党的方针政策,解答法律疑惑,遇事找法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共识。2016年以来,仙奉村未出现因调解不及时而导致矛盾纠纷激化或由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现象,2018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近年来,我区通过以普促治、普治并举,抓牢基层法治宣传教育,统筹推进法治县(市、区)、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基层法治示范创建,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年来,全区有19个村委会(社区)、17个县(市、区)分别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在基层法治示范创建的过程中,我区已实现一村一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一乡镇一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人民群众遇事找法积极性逐步提高。5年来,全区依法调解民间纠纷100多万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2043件,仲裁案件208786件;开展法律援助和接待法律咨询55万余人次,比前5年増长31.2%。

编辑:唐志强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