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捆花苗到百亿元花产业:广西横县以花富民强县之路
来源:新华网  |  2020-10-30 17:13:04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这首曲调优美、极具中国风的《茉莉花》,不仅在我国广为传唱,还有着广泛的世界影响。

  1965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印尼参加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庆典活动,随行中国艺术家演唱了这首歌;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上,中国军乐团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正是《茉莉花》;1999年,中央民乐团赴维也纳参加新年音乐会,当这首曲子演奏完毕,金色大厅掌声雷动;国外不少乐团和艺术家,也经常在重要场合演奏或演唱《茉莉花》……

  这首歌的前身《鲜花调》已在江南传唱数百年。1942年冬天,新四军文艺战士何仿到江苏六合金牛山下采风,被当地民间艺人演唱的《鲜花调》深深吸引,搜集词曲并整理加工,歌曲《茉莉花》问世。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但歌词描绘的,好像是广西横县当下的景色。我国最大的茉莉花产地,正是横县。目前,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超过11万亩、花农33万余人,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以此奠定了横县“中国茉莉之乡”的地位。今年9月14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首批中国100个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中就有横县茉莉花。

从两捆花苗到百亿元花产业:广西横县以花富民强县之路

  横县茉莉花(9月15日摄)。  记者王念摄

  郁江两岸春风起 芬芳美丽满枝桠

  车入横县,公路两旁种着成片茉莉花,有的连绵数千亩,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近年来,横县茉莉花产业不断发展升级,不仅“芬芳美丽满枝桠”,还成为“四季飘香、月月挣钱”的“致富花”。

  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明朝《横州志·物产》等史料早有记载。横州州判王济在《君子堂日询手镜》里记述:“茉莉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诗人陈奎“异域移来种可夸,爱馨何独鬓云斜”的诗句,侧面证实茉莉花引种自异国。

  位于广西东南部的横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年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在滔滔郁江形成的冲积平原上,周边起伏的低山丘陵有效阻挡台风侵袭。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茉莉花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史料记载,茉莉花原产于古罗马,通过丝绸之路在汉朝时传入中国。自宋代以来,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中国出口海外的重要农产品,到清代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北美、西欧、东南亚。长期以来,横县人种植茉莉花只作观赏和闻香用,没有充分挖掘经济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横县境内鲜见茉莉花踪迹。

  记者在横县采访,多名老一辈茉莉花种植者和花茶制作师傅提起一个叫黄锦河的人,尊他为横县茉莉花产业的开拓者。黄锦河已于2019年因病辞世,记者只能读到他未出版的个人回忆录。

  黄锦河祖籍广东佛山,生前为原横县茶厂厂长。新中国成立前,黄锦河的父亲在广州茶行里做茶,1952年到广西支援梧州茶厂建设,1954年又被安排到横县茶厂,一家人从此定居横县。

  黄锦河随父亲到广西时才12岁,成年后也在横县茶厂工作。1958年茶厂扩建,厂区东北角有块荒地,有人建议挖塘养鱼或开荒种菜,黄锦河却提出种茉莉花:一来雅观好看,二来厂里可以尝试生产茉莉花茶。“父亲组织种下的这片茉莉花,成为我儿时乐园,”黄锦河女儿黄姮回忆说,“也让我从小与茉莉花结下不解之缘。”

  茶厂采纳了黄锦河的建议,然而,到哪儿去找茉莉花苗呢?

  黄锦河想到了在广东做茶叶进出口贸易的业务员詹汉生,请其采购并送过来。1959年3月,詹汉生传来消息,约定时间从广州坐船到广西贵县(今贵港市),黄锦河连夜骑自行车赶往码头,拉回两捆茉莉花苗,与茶厂工人剪枝扦插。刚开始种植的茉莉花不足1亩,随后逐年分苗扩展到5亩,1962年已可摘花试做花茶了。这些实验性种植为横县后来发展茉莉花产业储备了首批种苗。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按下了改变命运的红手印,在相距遥远的横县,黄锦河也正与当时的云表人民公社站圩生产大队干部谋划种植茉莉花的事。黄锦河回忆录有这样的记录:“当时还不允许农民自由种植经济作物,我们计划在云表站圩种植15亩茉莉花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我多次叮嘱他们,送花苗要等到晚上再送,种植也要悄悄地做,千万不要声张。”

  茉莉花该怎么种?怎么养护?能不能挣钱?黄锦河和当地干部群众摸着石头过河。由于缺乏经验,花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过量的农家肥,刚刚生根的花苗被“烧”死5亩多,黄锦河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指导,最终保住了剩下的9.6亩。改革开放后,横县多个地方陆续摸索种植茉莉花,最成功的还是当时的站圩生产大队。

  云表镇飘竹村党支部书记谢永冲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种花经历。1981年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开时,他家分得近3亩责任田。“以前只能种一点水稻、玉米,大家都不富裕。”谢永冲说,“当时每斤茉莉花收购价已经达到1元,可以买好几斤米,大家积极性很高,不少人也通过种花富裕起来。”

  在横县,一代又一代种花人和制茶人努力探索,经历了数不清的酸甜苦辣,终于有了收获。如今走进横县,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茉莉花海。伴随着四季轮回,花开花落生生不息,茉莉花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兴,整个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

从两捆花苗到百亿元花产业:广西横县以花富民强县之路

  广西横县以茉莉花为原料制作的文创产品(9月14日摄)。 记者曹祎铭摄

  窨得茉莉无上味 列作人间第一香

  据考证,茉莉花茶制作工艺最早发源于福建。整个工艺最重要的环节是窨制,即把茶叶与茉莉花不同的香气拼合起来,茶引花香、花增茶味,制作出气味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的茉莉花茶。

  在采访中,横县不少资深制茶师傅向记者介绍,当地茉莉花具有花期早、花期长、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香味浓等特点,每年4月至10月集中绽放。窨制过程是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的过程,茉莉花在温度、水分、氧气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吐出香气,茶胚则吸收花香。窨制次数越多,茶的香气越浓郁,业内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说法。

  “制作茉莉花茶的工艺很讲究,一个因素掌握不好,都很难保证品质。”横县郁江茶厂负责人黄荣新说。今年73岁的黄荣新是广西首批外出学习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的老师傅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国内的茉莉花茶主要由福州茶厂和苏州茶厂生产。1966年,横县茶厂和梧州茶厂分别选派3人前往苏州茶厂学习,黄荣新就是其中之一。可回到广西后,学到的技术并没有及时用上。直到1978年,黄荣新才开始利用黄锦河在厂里种下的茉莉花尝试制作花茶。从那时起,国内茶行业出现变革,茉莉花茶产业也凭借这股春风酝酿着发展动力。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自治区供销社从横县茶厂、梧州茶厂和桂林茶厂抽调技术骨干,前往苏州茶厂、福州茶厂和南昌茶厂学习茉莉花茶制作技术,其中又有黄荣新。

  “苏州茶厂主要做内销,福州茶厂主要做外贸,南昌茶厂的生产规模较小。”黄荣新回忆说,“为了多学一点,我们几乎形影不离地跟着师傅,晚上回住处还要集中交流讨论,就这么一点一滴把花茶制作技术拼凑了起来。”

  横县花茶协会党总支书记陈道平是较早学做茉莉花茶的技术工人。“黄锦河、黄荣新等老一辈师傅把技术无私传授给我们,后来横县很多茶厂都能制作茉莉花茶。”

  顺来茶厂董事长周焕洪说,茉莉花茶的神奇之处是有花香而不见花,关键在于怎么存贮花香。“必须精心筛选纯净的花苞,控制花的鲜灵度,专注守候花开的时间,掌握好花与茶的比例,窨制过程中不敢有半点疏忽。”

  夕阳落山,暮色降临。在长海茶厂的车间里,生产部经理孙志华仔细查看当天收购的茉莉花苞,到晚上八九点钟,这些花苞将迎来与茶叶的第一次相遇。孙志华认为,虽然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相近,但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理解,对周围环境的把握也非常重要,只有达到人、茶、花合一的境界,做出的花茶才有“灵魂”。

  窨制高品质的花茶,首先要有高品质的花。到了茉莉花生长旺季,每天下午3时起,横县的茉莉花交易市场迎来大批收购商和花农。茶厂当天收不收花、收多少花,由制茶师傅说了算。“要看天气,如果连续3天以上是晴天,第4天就可以收花,经过太阳暴晒,茉莉花香会很浓郁。”孙志华说,“除了看太阳,还要看风向,北风天花的品质比南风天好,南风天又比无风天好。”

  收回来的茉莉花苞,一般要先养花,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当晚绽放;其次要筛花,留下健康的花苞;之后是拌花,将待放的花苞与事先准备的茶胚混合。这时,窨制过程才刚刚开始,拌匀的花与茶堆放约4个小时,然后及时摊开散热,避免温度过高影响茶叶吸收花香,温度下降后再次拌匀收堆,4个小时后将茶、花筛分,烘干茶叶,自然冷却。

  茉莉花一般是夜间开放,一个窨次通常需要一整夜时间。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介绍,一款优质茉莉花茶需要经过多个窨次,一般来说,3窨以下是普通花茶,6窨以上是品鉴级花茶,8窨以上才属于高端花茶。并不是每个夜晚的自然条件都适合窨制花茶,天气不好时需耐心等待,所以优质茉莉花茶的窨制过程往往耗时很久。

  黄姮继承了父亲的制茶手艺,从茶胚选料到收花窨制都事必躬亲。“第一个窨次尤为重要,我必定亲自动手。”黄姮说,正是对品质始终如一的坚守,他们的茶在四川、台湾等地有稳定的客源,每年订单都会源源不断找上门。

  目前,横县已有60多个本土茉莉花茶品牌,产品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横县茉莉花也成为广西最具价值农产品品牌之一。

从两捆花苗到百亿元花产业:广西横县以花富民强县之路

  横县一茶厂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直播销售茉莉花茶(9月14日摄)。 记者曹祎铭摄

  建文去处仍是谜 茶禅一味在横州

  懂茶的人知道,茉莉花茶并不是越香越好。所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茶的清香与花的芬芳融为一体,但是说到底,茶是根本。也正因为如此,横县制作茉莉花茶的茶胚需要选用高档绿茶,茶叶大多来自其他地方。

  横县有没有本地优质茶叶呢?采访中,不少制茶师傅都提起了“南山白毛茶”,并对其品质赞不绝口。这种茶产自横县南山,亦称宝华山,因其位于县城南面,当地人称之为“南山”。

  《横州志》里有关于宝华山的描述,称其“山耸而奇,灵而秀,郁葱而伟丽,泓清而泉洌”。《横县县志》记载:“南山茶,叶背白茸似雪,萌芽即采。细嫩如银针,饮之清香沁齿,有天然的荷花香。”相传,山中名产“南山白毛茶”为建文帝栽种的茶树所产,老茶树依然长在南山上。

  循着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的指引,记者探秘南山,茂密的丛林中看到一处古色古香的茶庄,女主人表示,老茶树的传说在当地人人皆知,但并不在茶庄附近,在对面山上的应天寿佛寺。

  记者来到寺前,偶遇外出归来的行舟法师,说明来意,法师在前引路,穿过荆棘丛生的树林,踏进一人多高的野草丛,一路攀爬至后山的半山腰,终于看到了一片茶树,周围被铁丝网围了起来。眼前的茶树并不是古树,见记者疑惑,法师解释说,传说中的古树早已经无处寻觅,这些茶树品种为“南山白毛茶”,却是无疑的,所以专门划出一片山地保护起来。

  关于建文帝种茶的传说,行舟法师说得更清楚。“靖难之役”后,建文帝隐居宝华山应天寿佛寺,削发为僧并担任住持。他看到当地村民以种茶为生,但茶的质量不好,产量也不多,便细心观察茶树习性,挑选优质茶苗移到后山上种植,经过多年培育,终得一质优高产的品种。他还根据自身品茶经验研制出“银尖白毛茶”,并把制作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村民们为感谢建文帝,将“银尖白毛茶”称为“圣种白毛茶”,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南山白毛茶”。

  “靖难之役”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建文帝下落之谜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传说里的事情也只能当成故事来听,依托花与茶造福群众,还得从眼下实际出发。“南山白毛茶”毕竟稀少,花茶产业对茶需求量大,每年生产季大批茶叶都会从四面八方向横县汇聚,经过窨制后又流向国内外消费市场。

从两捆花苗到百亿元花产业:广西横县以花富民强县之路

  广西横县茉莉花田(9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记者曹祎铭摄

  茉莉花开香千里 富民路上赛群芳

  云表镇飘竹村村民谢赐汉曾经很为生计发愁,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后半辈子会与茉莉花结下不解之缘,生活也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听说种茉莉花能挣钱,谢赐汉从黄锦河那里要来种苗,试着种了1亩。3年后茉莉花丰产,第一次捧着那么多钞票,他激动得难以入眠,“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真没想到种花这么赚钱。”

  行情越来越好,农民种花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谢赐汉家所在的飘竹村茉莉花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村里的新楼房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家还买了小汽车。

  横县被确定为新的茉莉花茶生产基地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一跃成为国内种植茉莉花最多的地区,国内茉莉花核心产区随之发生转移。横县乘势而上,把茉莉花产业作为重大富民强县产业,先后出台了《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每年安排大量资金予以扶持。“近些年花的行情一直不错,平均种一亩茉莉花年收入大概有2万元左右,管理得好,还能挣更多。”横县茉莉花产业服务中心主任陆宏建说,一大批贫困户和花农参与到下游产业链中,产业带动脱贫致富效果明显。

  在校椅镇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大片“茉莉花海”长势喜人,在这里试点的茉莉花生产数字化项目,通过实施茉莉花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监测等项目,使标准化种植的茉莉花较传统种植的花期延长40天,每亩花为花农增收3600元以上。

  与此同时,横县还不断健全完善茉莉花系列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制定发布《茉莉花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不断提升茉莉花标准化种植、加工水平。

  以花为媒,以花相知。伴随着一年一度的“世界茉莉花大会”“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等活动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商、专家汇聚横县,为茉莉花产业大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横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花茶产业为代表的电商快速发展,传统的茉莉花(茶)产业正逐渐形成线下线上同“香”的发展格局。

  走进长海茶厂产品展示间,身穿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正通过手机直播平台向网友推介产品。茶厂负责人唐萍介绍,网上销售已成为他们开拓市场、增加销售额的重要方式。横县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黄振武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并未从根本上影响横县茉莉花产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为“茉莉花经济”注入了新活力,韧性更强了。今年前9个月,横县网络零售额超过11亿元,与茉莉花相关的产品表现亮眼。

  在做精茉莉花茶的同时,横县深入发掘茉莉花的药用、养生、美容等综合功效,培育了正大香料、巧恩茶业等一批茉莉花研发生产企业,开发了茉莉精油、茉莉护肤品、茉莉文创工艺品、茉莉糕点美食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

  茉莉花产业的繁荣还吸引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记者在那阳镇上茶村“莉妃花圃”盆栽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给刚刚收购回来的茉莉花老桩剪枝、塑形。“茉莉花种植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新,以前挖掉的老桩都被村民们拿去当柴烧。”31岁的花圃负责人闭东海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茉莉花老桩盆栽很受欢迎。“价格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花期过了还能继续销售,去年销售各类盆栽20多万盆,销售额近120万元。”闭东海说。

  依托“中国茉莉之乡”发展全域旅游,横县积极推进茉莉花生态公园和茉莉小镇文旅项目建设,打造“茉莉闻香之旅”旅游品牌,2019年茉莉花主题旅游超过530万人次。在“中华茉莉园”,远道而来的游客或在花海里游玩拍照,或驻足选购香包、花冠等产品,陶醉在茉莉花的独特魅力之中。

  茉莉花通过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生根发芽;现在,横县茉莉花又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我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茉莉花茶中,用横县茉莉花窨制的产品占了很大比重。”横县县委书记黄海韬介绍,通过培育品牌、鼓励创新、提升附加值等方式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横县茉莉花真正实现了香飘四季、香飘世界,更加芬芳迷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念、王军伟、曹祎铭)

编辑:唐志强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