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推进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环江实践
来源:广西日报  |  2020-09-28 09:20:12

少数民族地区推进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环江实践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黄尚彪/摄

  黄炳峰

  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尤其是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5月,环江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

  环江毛南族群众代表将当地毛南族实现脱贫的喜讯,写信汇报给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的重要指示,既是动力,也是指引;既是对环江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充分肯定和鼓舞激励,也是对毛南族干部群众的殷切期待和嘱托。

  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乡村振兴,同样也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当前,摆在少数民族地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实现脱贫之后,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让少数民族群众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过上更幸福的生活。环江退出贫困县序列之后,县委、县政府提高政治站位着眼大局,结合县情实际落实落细,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取得预期成效。

  一、在解放思想、统筹城乡发展上做好衔接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阶段性任务,脱贫攻坚本身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性阶段。因此,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先要在解放思想、统筹城乡发展上做好衔接。

  实现脱贫,只是解决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但“两不愁三保障”解决后,群众对文化、法治、生态等需求更加凸显,增收致富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起点去谋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方法,将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工作机制等,在乡村振兴大框架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环江以“小社区”提供“大服务”,提升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服务和治理水平,就是在解放思想、统筹城乡发展上做好衔接的缩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脱贫后,环江构建“党建联抓、自治联管、产业联扶、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引进“三社联动”服务机制,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治理服务水平,实现了“新村向新城、农民变市民”的稳定转变,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同时,通过设立扶贫车间、扶贫商铺,引进企业入驻、移民参与后续巩固产业园分红等脱贫途径,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大石山区贫困人口过上幸福新生活,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目标。

  二、在战略定力、强化干部帮扶上做好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艰巨任务。而群众脱贫之后,要坚持脱贫不脱责任、摘帽不摘干劲,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成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在战略定力、强化干部帮扶上做好衔接。

  在脱贫攻坚战中,环江把县直单位“一把手”放到帮扶联系村任“大村主任”,形成全县12个乡(镇)、143个行政村由“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大村主任”和“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三级领导联动“抱团”指挥格局,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组织保证。以“小局长”续任“大村主任”,就是由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在战略定力、强化干部帮扶上做好衔接的具体实践。

  “大村主任”能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落实好第一书记衔接、驻村工作队员衔接、结对帮扶衔接、扶贫协作衔接、责任调配衔接等工作,做到科学调度指挥、整合力量协同,保持力度不减、激情不减、劲头不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三、在制度安排、构建工作体制上做好衔接

  脱贫攻坚战中,全国上下建立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制度、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制度、东西部对口扶贫制度、“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制度等,这一系列治理贫困的制度安排,保证了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但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任务完成后,以上制度安排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能否有效衔接、如何衔接,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思考。

  环江在这方面,侧重抓三个重点。

  一是工作机制“连得起”。脱贫攻坚战中建立起来的领导机构、工作班子、人员队伍、体制机制等,在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过渡期继续沿用,确保从脱贫攻坚顺利过渡到乡村振兴。如强化党委和政府的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强化各级领导的具体责任、强化行业部门的分工责任、强化联系单位的帮扶责任等。

  二是不搞政策“急刹车”。脱贫攻坚总体任务完成后,对于少部分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家庭和人口,继续进行精准扶持,在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产业扶贫任务、工程项目等,继续发力做好规划统筹,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于脱贫攻坚中的一些好办法好经验(诸如“六联一带”“三社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继续发挥其效能。

  三是筹措资金“保振兴”。2018年到2020年8月,中央、自治区下达环江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037.6万元。截至目前,我县累计支出75255.17万元,项目主要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村庄规划管理及推进生态环境优化、文化繁荣兴盛等方面。

  四、在落实要求、突出地方特色上做好衔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任务完成之后,接续工作就是要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之一。贫困群众脱贫之后,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既要做好衔接,又要突出特色。环江主要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三个方面突出特色。

  一是产业兴旺衔接上的特色。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是重点,是脱贫群众增收的主渠道,通过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脱贫之后,要由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

  环江把产业振兴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治本之策,以“小产业”对接“大市场”,围绕“高、果、游、园”发展战略,聚焦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突出打造生态牌、绿色牌、富硒牌、长寿牌,培育“环江香猪”“环江菜牛”“环江红心柚”“环江香粳香糯”“环江香鸭”“环江油茶”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目前,全县获得农业部“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27个,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产业格局;全县192个产业示范园区(点),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个、县级 7个、乡级21个、村级79个。环江还聚焦“小产业”对接“大市场”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借助供销社成功改革激发的新动力,创新产销对接机制,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等灵活多样的营销模式,将全县特色农产品推向大市场。今年即使在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下,全县仍对外销售柑桔等水果2306.7万斤,各类农产品基本没有滞销。

  二是乡风文明衔接的特色。“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由脱贫攻坚中的文化扶贫转向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风文明,就要弘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保证和动力源泉。

  环江以“小课堂”传播“大理论”,依托县乡村三级“新时代讲习所”和“小课堂”,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升全县干部群众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环江还以“小戏台”为载体,大力实施戏曲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百村千屯办春晚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培育一批贴近群众生活、乐于为党代言的乡土文化人才。通过以上多种途径,实现文化扶贫向乡风文明的有效衔接。

  三是治理有效衔接的特色。“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环江以“小积分”撬动“大振兴”,做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

  “小积分”,即“X+2+1”积分管理模式,“X”是各村屯结合自身实际,将环境卫生、饮水、道路、文化等公共设施管护,以及其他乡村振兴项目进行量化设分;“2”是设立以党群理事会为主、振兴红色驿站为辅的两种党群组织平台,组织开展评分、统分、管分、兑分工作;“1”是一村配套一家爱心超市,开展积分实物激励兑现工作。

  通过落细落实积分管理模式,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和组织力,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振兴意识,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根治厚葬薄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吃喝玩赌等陈规陋习。以农民群众精神风貌的提振和乡风民俗的文明,推动农村环境大改观、产业大发展、思想大转变、风貌大变样,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目前,环江正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和载体。一个乡村振兴的环江,必将随着“世遗时代环江”“高铁时代环江”而崛起!

编辑:唐志强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