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激励新生 探访钦州监狱里的非遗技艺
来源:广西新闻网  |  2020-09-27 18:02:51

以文化激励新生 探访钦州监狱里的非遗技艺

  媒体采访团记者参观了解钦州监狱打造的文化长廊。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 摄

以文化激励新生 探访钦州监狱里的非遗技艺

  钦州监狱服刑人员制作坭兴陶。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 摄

  广西新闻网钦州9月25日讯(全媒体报道组)娴熟的拉坯,全神贯注的给坭兴陶陶坯雕刻图案,震撼的烟墩大鼓表演……这是记者在钦州监狱看到的场景,让记者们眼前一亮。9月24日,“向全国先进看齐,争创一流业绩”——“聚焦广西监狱工作争先进位”2020年主流媒体采风活动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钦州监狱,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监狱文化建设对服刑人员改造带来的惊喜变化。

以文化激励新生 探访钦州监狱里的非遗技艺

  钦州监狱服刑人员表演烟墩大鼓。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 摄

以文化激励新生 探访钦州监狱里的非遗技艺

  钦州监狱服刑人员制作坭兴陶。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 摄

  千年陶韵塑新人 带来希望与信心

  宁静、专注、内敛,一团团没有形状的泥土在他们手里多次混练后拉坯成型,描上诗文图案,以刻、纹、印的方式雕刻上色,送入1150℃以上高温中煅烧后打磨抛光,一件件细腻、古朴、典雅的陶器就诞生了。大家很难想象到这竟是钦州监狱的服刑人员“化身”成为狱中“艺术工匠”制作钦州坭兴陶。来自钦江东西两岸的陶土经由时间与匠心的历练,演绎了从泥土变成珍宝的传奇。而他们,在造型与纹刻的艺术中,也完成了心灵与泥土的对话,化蛹成蝶,重塑人生。

  文化是力量,凝聚着希望,鼓舞着梦想。长期以来,钦州监狱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扎实推进五大改造工作,努力探索罪犯改造工作实践创新,构建起以“思过觉醒、敬法修德、正心仁爱、抵达新岸”为主体内容的“觉岸”文化体系,确立 “思”“觉”“正”“法”“仁”“德”“新”为主题的监区文化品牌,最大化激发服刑人员改造积极性。

  “看着这些泥巴在自己手中变成各式各样的陶坯,特别有成就感,也有了自信心,就觉得烂泥都可以变宝,我为什么不能变好呢?”这是服刑人员盘某学习制作坭兴陶的深刻感悟。盘某于2017年开始学习坭兴陶陶艺。两年多来,凭着对坭兴陶的浓厚兴趣,他用心钻研,刻苦练习,现在已经成为了拉坯制坯的一把好手。

  根据制作好的陶坯外形,按照图案进行手工绘制或扫描,或根据提出的雕刻方向进行设计创作,然后在电脑上进行绘制,最后用蜡纸把绘制好的图案纹印到陶坯上。由于各种陶坯表面的不规则性,常常需要对图案进行手工修补。这几乎是服刑人员李某和符某每个出工日都要进行的劳动。

  在钦州监狱,坭兴陶除了艺术熏陶的价值,还具有矫治好逸恶劳的劳动改造本质。服刑人员符某坚定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劳动定额,要努力学,努力练,努力完成任务,才能争取加分减刑。”

  记者了解到,钦州监狱还会安排罪犯的自我创作时段。在警官的指导下,除了传统的诗词歌赋、花鸟虫鱼,他们把政治改造的“五个认同”融入到坭兴陶制作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丝带帮教行动、抗疫情等等充满正能量的画面,优美多姿、栩栩如生,既是服刑人员改造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监狱以文化人的全新体现。

  在培育坭兴陶改造文化的道路上,钦州监狱并不止步于教育本身,而是跨越高墙,延伸功能,为服刑人员搭建起通向新生的桥梁。举办就业推介会就是一个重要途径,许多学陶艺的服刑人员从高墙走向社会,开启了新的人生。

  方明(化名)是钦州市人,2020年4月刑满释放。在钦州监狱服刑期间,他在坭兴陶艺工作室可谓是“元老”级人物,多年的磨练让他练就了一手龙凤和人物浮雕的高超技艺。现在,凭借高质量的陶刻技术让他有了更为多元的就业选择,许多知名厂家纷纷邀请他加入团队。“学习坭兴陶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大改变,首先是无形中锻炼了我的忍受力,特别是专注力,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能更加集中精力去把事情做好。其次是现在市场对高端陶刻的需求还是挺旺盛的,学好这门技术出来后可以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如今,已经重新回归社会的方明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以文化激励新生 探访钦州监狱里的非遗技艺

  媒体采访团记者连线采访服刑人员。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 摄

以文化激励新生 探访钦州监狱里的非遗技艺

  钦州监狱退休警察职工唱响战疫山歌。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 摄

  文化塑魂 媒体记者点赞钦州监狱文化软实力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一个灵魂。

  钦州监狱是广西“平安、法治、文化、智慧”监狱建设的示范单位。长期以来,钦州监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培育,构建政治方向坚定、方法手段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监狱文化体系,有力提振监狱警察干事创业精神,有效提升罪犯改造质量,为监狱连续20年实现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疫情“四无”目标和社会稳定大局保驾护航。

以文化激励新生 探访钦州监狱里的非遗技艺

  钦州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戴广寿接受记者采访。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 摄

  “我们将文化强警作为警察队伍‘四化’建设的关键举措。依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弘扬‘老百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系统打造‘崇法尚德’警营文化,警察职工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干事激情有了很大改观,对党忠诚的信念、公正执法的理念、创优争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另外,注重发挥文化塑魂作用。依托钦廉海洋文化,引入钦州坭兴陶、烟墩大鼓等非物质文化项目,形成了体系完整的‘觉岸’改造文化,罪犯在浓厚的文化熏陶下逐步纠正恶习,重塑正确‘三观’,改造质量明显提高,违规违纪率长期保持低位状态。”钦州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戴广寿向媒体采访团记者们介绍。

  近年来,钦州监狱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钦廉地区海洋文化,打造文化监狱品牌。先后建成警营崇法尚德文化景观群、狱园觉岸文化雕塑群等标志性文化项目,积极探索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文化改造服刑人员新道路。用文化铸监、强警、塑魂。将优秀文化力量转化为文化的竞争力和软实力,力求形成文化建设与监狱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此外,推动文化改造的社会化,是监狱拓宽文化改造渠道寻求社会的关爱和支持的有效途径。钦州监狱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与民盟广西区委、民盟钦州市委进行深度合作,积极开展“黄丝带”帮教行动,并建成全区唯一的“黄丝带”帮教基地。借助民盟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资源优势开展面对面帮教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钦州监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的传承和学习融入劳动改造的做法让我眼前一亮,看到了罪犯们创作的作品,很意外,也震撼于他们的创作手艺。”这是国际在线广西频道编辑骆秋妤通过视频直播和专题片的形式,观看了钦州监狱服刑人员表演烟墩大鼓和制作坭兴陶后感触深刻。

  “参观了钦州监狱的文化长廊,通过远程视频里看到服刑人员制作坭兴陶和表演烟墩大鼓,我们发现原来在监狱里的改造生活这么丰富。尤其是该监狱将非遗文化和当地的北部湾文化相融合,他们通过丰富的文化内涵强化了文化改造服刑人员的功能,十分注重文化的引导、激励、感化作用,为他们点赞!”来自浙江日报天目新闻的记者李沐子感叹道。

以文化激励新生 探访钦州监狱里的非遗技艺

  媒体采访团合影留念。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 摄

编辑:唐志强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