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鹏雁 通讯员 田 勇
田林县集国定贫困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自治区深度贫困县于一体,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4197户58082人,贫困发生率24.6%。到2019年,该县累计脱贫13055户5436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7%,全县顺利脱贫摘帽。
亮眼的成绩单,浸润着定点帮扶的武警广西总队、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投集团”)、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中信银行南宁分行等单位的心血。各单位选派精干力量驻村,结合贫困村所需,精准施策拔“穷根”,因地制宜种“富苗”,群众增收门路越来越广。
武警部队勇挑重担
“我家周围少田土,只有石头在跳舞;老人多病娃读书,打工赚钱生活苦……”前些年,潞城瑶族乡红旗村的一首山歌《独自在家心里苦》,写尽了艰辛,唱尽了无奈。
红旗村是田林72个深度、极度贫困村之一。2018年3月,帮扶红旗村的重任交到了武警广西总队手中。该总队主官挂帅,带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了帮扶红旗村三年计划,各项措施精准实施——
扶支部强堡垒。武警田林中队与红旗村结成党支部共建对子,利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抓好主题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村党支部和党员共谋脱贫出路,共商发展大计。
改善基础设施。投入135万元,修路、架桥、安路灯……特别是建成的漫水桥,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以前收芒果只能挑担绕路走,现在开拖拉机到地头。
推动产业发展。总队出资并协调社会资金,为12户贫困户各购买5头肉牛加入基地养殖,建立200多亩柑橘种植基地……目前,全村有了20多个产业项目。2019年红旗村实现了贫困人口清零。
金融“造血”激发动力
在浪平镇的石山里,一个个种植姬松茸的大棚引人注目,种植的第一年,每个菌棚可带来约1.5万元纯收入,第二年翻倍。
但是,一个大棚第一年需要投入3万元。群众为难之际,田林农商行开辟专属绿色信贷通道,对合作公司搭设大棚、流转土地、承包种植等资金需求予以支持,助力首批55个姬松茸生产大棚试点建设。
试点成功后,村民们纷纷跟进。目前全县已建成菌棚549个,形成年产3800吨姬松茸的产业规模。村民吴松霖种了10个大棚,收了两批就收入5万元,他说:“一年可以产菇8批,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以金融精准扶贫为主战场,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抓手,全力满足田林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5年来,累计发放贷款4972万元,投入811万元扶贫资金用于5个帮扶村的脱贫攻坚。
金投集团派驻八桂瑶族乡者达村第一书记黄宁,利用国家保险惠民政策和集团的保险优势,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万余亩杉木、芒果、水稻等产业进行保险,缴纳6.68万元保险金,提供975万元的风险保障。
倾心帮扶情暖民心
“八七”扶贫时期,黄玉翁等7户群众从德保县等地的山里搬到小揽村的八渡笋场,靠采笋维持生计。20多年过去了,当时建在山区笋地里的移民房已成危房,投入不足导致竹笋产量下降,7户人家都成了贫困户。
金投集团派驻小揽村第一书记陈健,多次走路进入山区笋地,推动5户享受易地搬迁分散安置政策,搬迁至村主干道旁,协调2户获危房改造指标,7户人家全部入住新房。金投集团还筹措和协调帮扶资金共19万元,解决了新村的道路和饮水问题。
对黄玉翁一家,金投集团关爱有加。员工捐款6000多元,购买化肥50包对八渡笋进行低产改造,集团团委每年给孩子1000元助学金。黄玉翁说:“逢年过节他们都来家里看望,送来油米、衣服、电视机和洗衣机,比亲人还亲。”
进村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边装上了太阳能路灯,这几年乐里镇文化村发生了大变化。帮扶的中信银行南宁分行捐赠14.6万元,让该村实现太阳能路灯“屯屯亮”。
中信银行南宁分行定点帮扶浪平镇西华村和六隆镇中屯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25万元,推进道路硬化、水柜建设、产业帮扶、贫困户生活救助等,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46户9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