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百姓书写 用真情记录 记者深入第一线谱写南宁脱贫攻坚的时代篇章
南宁日报  2020-08-07 11:42:22

为百姓书写 用真情记录 记者深入第一线谱写南宁脱贫攻坚的时代篇章

    记者集中采访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潘浩    摄

  岚雾缭绕的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脱贫户徐兰艳手机里不断弹出订单提醒信息。“民宿订单一波接一波,依靠体育产业吃上旅游饭,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得知记者来采访,徐兰艳热情地拉着我们进了家,要给大家说说村里的新变化。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我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按照“跟上、盯住、办好”要求,尽锐出战、精准发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今年5月,马山、上林、隆安三县宣告脱贫出列,南宁实现贫困县清零。世代贫困的山乡,正在发生巨变。

  脱贫故事值得抒写。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6月8日,我市按照自治区要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南宁日报采访中心和新媒体的记者们,扎根南宁市各县(区)的贫困乡村,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一同生活、一起劳动、一起见证,用激情和责任谱写首府南宁脱贫攻坚的时代篇章。

  在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雅联村,记者走访入户感受产业兴旺的新光景。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依托家门口务工、发展农家乐和生态农业,上林县巷贤镇六联村的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成为贫困户们打开脱贫致富大门的新“钥匙”,记者从脱贫户爽朗的笑声中感受到了新希望。

  隆安县城厢镇东安村村民余桂花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了,家里的养鸡场存栏量达1万羽,利润逐年看涨,好政策、好产业让她有了奔向幸福生活的底气。

  “进贫困户家采访,倾听群众摆脱贫困的奋斗心声,感受南宁脱贫攻坚的时代脉动。”一个月来,各媒体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在田间地头孕育,一支支生花妙笔开阔了新视野,写下了好文章。

  《既要生态“青山”更要产业“金山”——马山白山镇民族村嬗变记》《绿水青山“金不换”攀岩带来好光景——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促脱贫》《“90后”村干,青春挥洒战“贫”线——隆安县城厢镇东安村迎来发展最好最快时期》……记者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百姓书写,在《南宁日报》重要版面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全方位展现脱贫攻坚取得的实效和成果。

  “在采访中,我更关注人的故事,扶贫干部们坚守一线,为贫困户早日摘掉贫困帽子出力流汗。有人把自己逼成了养牛专家、有人筹划村级幼儿园解放劳动力、有人带领村民修建高度差超过百米的产业路……这些平凡人的努力让脱贫户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大家想得更多的是怎么致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南宁日报采访中心记者王志鹏感慨地说。

  群众从山间老屋搬进崭新的楼房,产业合作社让群众荷包鼓起来、集体经济富起来,记者们纷纷感叹,如期脱贫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为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付出更多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在此次活动中,记者用脚还原,用笔记录,贫困地区驻村帮扶干部的奉献、贫困群众的奋斗、致富能人的发展历程得到了充分展示,他们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和身上的那股冲劲,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满村尽是“黄金果”增收致富有奔头》是南宁日报采访中心记者胡明峰采写的报道,他在武鸣区城厢镇九里村桥罗屯蹲点时,报道了黄皮果从不起眼的传统作物“变身”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果”,为村里带来了可持续的致富产业。该篇报道被中央媒体、自治区媒体大量转发,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脚下的泥土有多厚重,心中的情感就有多真切,用真实、真情采写的报道,才能获得读者共鸣,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胡明峰说。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重锤频频、鼓声阵阵,催人奋进。“通过这次扎根基层的锻炼,我们不断锤炼‘四力’、增强‘四力’本领,保持朴素实干的工作作风,继续为党和人民发声;也希望通过这些报道,为村子带来一些发展机遇,让这些‘火光四溢’的瞬间被新闻纸留下,让本次采访报道活动成为南宁市脱贫攻坚时代命题下最鲜活的注脚。”南宁日报采访中心副主任杨静说。

  本报记者杨盛

编辑: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