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管得住”迈向“管得好” ——广西创新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扫描
广西日报  2020-08-07 08:42:15

  本报记者 周 珂  通讯员 党 舒  实习生 朱金霜

  社区矫正工作在广西全面推行已走过10年历程,它是完善刑罚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尝试。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法治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智能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叩开社区矫正对象的心扉,铺就他们回归社会的道路。

  截至目前,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累计再犯罪率为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以来,我区累计接收10万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成功让8万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2019年,广西被司法部选定为全国“智慧矫正”建设试点省(区)。

  从试点到全覆盖,以制度建设促进社区矫正法治化

  “回报社会,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是我们应该做的。”朱某是北海市海城区一名社区矫正对象,今年疫情发生后,他得知所居住小区防疫值守力量紧缺,主动请缨参加防控,还帮助解决值班人员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物资紧缺问题。

  像朱某一样,不少社区矫正对象主动加入到抗疫行列中,通过参与防疫工作,重新认识自我,寻回人生价值。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区社区矫正对象累计捐款149.68万元,捐献医疗口罩87815个、防护服250套,以及消毒水、体温计、果蔬、方便面等物资折合近1310万元。

  社区矫正对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展现了我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的效果。

  2007年10月,我区在钦州市率先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10年起在全区铺开,不断探索出新的路径。

  ——钦州市通过创新推行“日记载、周报到、月学习劳动、月汇报、季总结鉴定、季检查核验”的工作法和建立挂钩帮教、分类管理、考核奖惩、帮扶解困的机制,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来宾市社区矫正工作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出了“12456”工作法,有效解决了社区矫正对象多、流动性大、跟踪管理难、人手少等问题。

  ——南宁市积极构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体系,着力落实政策保障,创新教育矫正方法,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严格规范矫正监督管理,及时消除社区矫正安全漏洞和管理风险。

  我区社区矫正相关工作获司法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

  专业化+社会化,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

  健全的机构和队伍,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保障。

  2012年11月,钦州市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警察支队,并在各县(区)成立社区矫正警察大队和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警察中队,强化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同时也拉开了我区社区矫正“队建制”的序幕。

  目前,柳州、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贺州、来宾、崇左8市建立了社区矫正执法支队,45个县(市、区)建立了社区矫正执法大队。

  为增强一线执法力量,2014年以来,自治区司法厅连续选派了6批监狱戒毒警察到全区各县(市、区)司法局挂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用警实现全覆盖。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在管理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基础上,努力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回归社会。

  “身份的突然转变,让我心理落差很大。去年刚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时,我对未来的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桂林市七星区社区矫正对象陈某,曾经是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6个月。从领导岗位到社区矫正对象,身份的改变让他一时难以接受,出现了心理问题。

  七星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陈某的状况后,制定了针对性管教措施,委派合作单位桂林市和谐心理学校的老师作心理辅导。经过辅导,陈某已摆正心态,通过自身努力在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了工作,因其犯法而受到影响的家庭也逐渐恢复正常。

  目前,像七星区社区矫正中心一样,全区各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矫正教育、心理咨询、社区服务、就业辅导等非执法类项目,多渠道多方式提高社区矫正教育质量。“社会力量的参与,制订有针对性的介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教育和服务方面的短板,使得社区矫正更有效率。”七星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说。

  据统计,10年来,我区每年组织集中教育达24万人次,个别谈话教育19万人次,进行心理辅导3.5万人次,组织社区服务24万人次,开展技能培训、指导就业就学、落实社会保障、落实承包田等2.2万人次。各地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建成社区矫正就业基地36个、教育基地33个、社区服务基地123个,进一步筑牢帮扶工作平台。

  智慧矫正,让社区矫正从“管得住”迈向“管得好”

  “提示!您已越界……”今年6月25日,柳州市柳南区社区矫正对象张某驾车准备进入柳江区时,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提示信息。张某猛然警醒:忘记进行请假外出登记了。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广西社区矫正工作驶上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快车道。

  2018年以来,广西全面建设社区矫正对象管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和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实现了司法部、自治区、市、县、乡社区矫正基础数据联网。全区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电子化率100%,监管教育网络覆盖率100%,数据共享率100%,手机定位管理比率达97%。

  2019年,广西被司法部选定为全国“智慧矫正”建设试点省(区),首批打造了南宁市青秀区、桂林市兴安县、玉林市玉州区、百色市右江区、崇左市凭祥市5个全国示范单位。如今,通过社区矫正信息系统一体化平台,不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违规越界的情况,并发送警报信息予以处置,社区矫正对象也可以在系统上完成日常报到、请假外出登记、集中劳动、集中学习打卡等事项。据了解,今年疫情期间,全区社区矫正对象无一脱管漏管,保持“零感染、零疑似病例、零安全事故”。

  “广西社区矫正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司法厅党委书记林金文表示,今年是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之年,我区将继续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新路子,努力打造广西社区矫正工作“特色品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