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的汽车生产线上,印尼员工忙碌着。
本报记者 杨 秋 骆万丽 文/图
编者按: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如今,“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从谋篇布局“大写意”到精工细作“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新画卷初步绘就。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开展了“走东盟万里 看丝路画卷”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于7-8月派出5个采访组分赴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越南、文莱,全方位展示“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与东盟各国带来的新机遇。敬请垂注。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首次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7月22-26日,广西日报“走东盟万里 看丝路画卷”采访组走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倡之地印尼,切身感受“一带一路”建设迸发出来的活力。
合作共建,小村庄获得大发展
纳格沙利村位于印尼的西爪哇省贝卡西县。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2009年,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在该村启动项目建设,给这个小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10年的建设,曾经的荒山野岭成为了一个各国企业云集、生活设施配套齐全且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本地居民多迪见证了纳格沙利村的变迁。
前几年,多迪在村子附近贩卖小商品,生活很拮据。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启动后,他受聘合作区公司做清洁工。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学英文、中文和电脑,多迪逐渐转岗为办公室正式员工。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朋友,工作能力和薪酬都有了大幅提升,小日子开始过得有滋有味。现在,他每天都穿过笔直的道路去合作区上班,服务园区的各国企业。
22岁的法米也是在贝卡西县上班。他所任职的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毗邻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
2015年初,上汽通用五菱有限公司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西爪哇省三方合作,成立中国·印尼汽车学院联合培养汽车技术人才。法米作为该学院的学生,于当年10月从西爪哇省前往柳州市进行为期10个月的培训。通过培训,他不仅掌握了有关汽车的技术技能,还学会了中文,了解了书法、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两年前,他毕业回到家乡西爪哇省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成为一名汽车维修工。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始建于2008年,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首个国家级经贸合作区,也是广西在境外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对外经济贸易窗口园区,由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成立,2017年7月建成,年产能达12万辆。该项目是中国目前在印尼投资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也是广西对外投资的第二大项目,累计总投资达7亿美元。
以这两大项目为抓手,广西扎实推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国家印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积极探索与印尼的合作共赢。
产业园区,搭建抱团发展平台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55公顷,其中一期205公顷,二期250公顷。合作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5亿美元,纳税1亿美元,带动就业3000多人。”7月24日,合作区总经理陈飞霞向记者介绍说。
在陈飞霞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合作区内的蒙牛乳业集团印尼工厂。作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布局的首个乳制品生产基地,蒙牛印尼工厂总投资额为5000万美元,设计日产能260吨、年产值1.6亿美元。2018年,蒙牛印尼工厂入驻合作园区,从动工到开业用时仅172天,创造了中国企业在印尼建厂的最快纪录,也为其开拓东盟市场奠定了基础。
“我们紧抓‘一带一路’机遇,正在从‘中国牛’向‘世界牛’进发。印尼工厂能这么快建成,这与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给予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密不可分。”蒙牛海外事业部生产管理中心总经理吴琼表示。
合作区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水平,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截至今年7月,合作区共引进企业50家,除了中国西电集团、蒙牛乳业集团、中海油服等中国知名企业,还有来自法国、日本、新西兰、芬兰等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印尼本地企业,初步形成了汽车配件、建筑建材、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包装印刷等产业为主的产业聚集。
“共建‘一带一路’带旺了我们合作区。”提起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的发展过程,该合作区董事长范志明说,在起步期,合作区招商“很难很难”,客商“来看的不少,落地的很少”。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印尼通过打造“全球海洋支点”规划,积极与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对接,为两国开创了新的合作空间。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抓手,搭建了中小企业抱团“出海”的良好平台。“越来越多的中企赴印尼投资,合作区也由此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今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作为本次论坛打造的新一批重点合作项目之一,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与蒙牛签署了合作项目。范志明透露,合作区全面启动二期智慧型、科技型、环保型园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服务各国企业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造船出海”,树立“走出去”自信
记者漫步于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厂区,看到与柳州宝骏汽车基地同是枣红色、同样造型的一排排厂房,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正是在这与柳州汽车基地同样的厂房里,同样是身着蓝色工装的员工,严格遵循通用全球制造标准,在印尼制造出一辆辆五菱汽车。
据了解,印尼汽车市场长期被日资品牌垄断,其份额占比超过95%,但造型老旧。“依托国内MPV、SUV市场的强大竞争力,我们五菱输出印尼的车型与国内同步或更超前。”该公司运行总监王栋栋表示。
“2017年,五菱汽车在印尼市场销售量为5050台,2018年跃升至1.7万台,在印尼汽车行业排名第六位。”王栋栋言词之间流露出对中国品牌“走出去”的自信。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耕耘,五菱品牌在印尼市场影响力初显,经销商网络覆盖了印尼主要的一二线城市。
近年来,上汽通用五菱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和“一带一路”倡议,从单一的整车出口贸易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业务格局转变。印尼公司项目正是其首次使用中国汽车品牌,通过打造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全方位“走出去”的有益尝试。该项目的顺利运营,实现了上汽通用五菱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的转变。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表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透过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和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带一路”正把广西与印尼等东盟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成功共建共享,广西与印尼正共同为“一带一路”这幅“工笔画”立骨着色,描绘出细腻、精彩的一笔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