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凝心聚力促发展 履职尽责为民生
广西日报  2019-08-15 09:59:13

  本报记者 周 珂 实习生 严 晴

  ■核心提示: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为讲好政协故事,日前,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组织12家中央驻桂新闻媒体和自治区新闻媒体记者深入桂林、柳州两市及部分县区,开展“政协八桂行”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

  活动中,采访团一行深入企业生产线、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各地政协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职建言所取得的成就,倾听政协委员的履职故事。

  A 主动担当作为 助力脱贫攻坚

  绿油油的稻田、荷花田向天边延伸,一栋栋白色的楼房点缀其中,放眼看去如同一幅田园风光画……盛夏时节,走在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宽阔的水泥路上,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这里都是大片的荒地,村里没几栋像样的楼房,现在你们看到的都是黄主任的功劳。”“黄主任能力强,人又好,村里的公路、水渠、路灯都是她来后修建的。”路边阴凉处,正在剥莲蓬的陶家村村民莫桂弟和邓顺娥向记者一个劲地夸着雁山区政协委员、村委会主任黄桥秀。

  上世纪80年代末,黄桥秀离开陶家村,用智慧和辛劳打拼事业,从卖豆腐的小买卖做到了边贸药材大生意。

  “2011年,乡、村委领导找到我,劝我参加村委换届选举。我想自己毕竟是陶家村人,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我还是回去吧,不能一人富了不管大家。”黄桥秀说。当时她做边贸生意一年可挣50万元。

  陶家村是贫困村,当选村委主任后,黄桥秀牵头成立了桂林市华洋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无公害果蔬种植,又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调整村里农业结构,发展休闲观光产业,打造了“荷美陶家”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去年,村里实现农业旅游收入68万元,带动21户贫困户93人脱贫。

  “目前村里还有11户贫困户,他们将在今年脱贫。我们力争在两年内把陶家村建成高标准农旅相融的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带领大家一同奔小康。”黄桥秀对陶家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采访中,像黄桥秀这样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政协委员还有很多。自治区政协委员、桂林吉福思罗汉果有限公司总裁蓝福生,将贫困户脱贫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10多年来先后帮助了20多个贫困村、2000多户贫困户;桂林市政协委员、广西普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殷超,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农户、村委会签订油茶果保价回收协议,受益农民达1000人以上;柳州市政协委员、柳州市白莹劳保公司总经理洪益清在柳江区老乡家园开办扶贫车间,设置50个岗位,吸收经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老乡家园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在我区脱贫攻坚战场上,各级政协委员正以实际行动诠释政协担当,展示委员风采。

  B 关注生态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

  桂林山水是广西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而漓江不仅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更是桂林重要的生态宝库。水在城中,城市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如何与漓江和谐相生?桂林市政协委员们有思考,更有行动。

  桂林市政协副主席郑毅介绍,为协助市委、市政府解决漓江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桂林市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学者成立调研组开展调研,并召开专题协商会,提出了综合整治漓江环境、打造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等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在桂林市政协的助推下,桂林市在漓江城市段兴建了60个截污项目,先后投入近70亿元整治漓江城市段7条溪河、46个片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彻底清理了漓江上的住家船、违章载客竹筏、挖沙船和网箱养鱼,以及两岸的鱼餐馆、畜禽养殖场等乱象,长期困扰漓江保护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升级改造了漓江星级旅游船,美化绿化了漓江沿岸景观,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基本建成,漓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这一系列举措下,因山水而兴的桂林旅游业也越来越红火,据统计,2018年,桂林市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超1300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消费实现了“双过亿”。

  从“酸雨之都”蜕变为“宜居花城”,广西工业重镇柳州深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年底,柳州市决定建设广西首个以生态命名的新区——北部生态新区。该新区以培育智能、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构建全域生态系统,努力建设成为广西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生态新区。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柳州市政协发挥了重要作用。柳州市政协研究室主任陈红晖介绍,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北部生态新区的构想后,市政协副主席黄涛“受命”兼任新区党工委书记,市政协从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就“加快推动北部生态新区建设”“加快柳州现代制造城核心区建设”“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加快发展”议题,开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为推动新区加快发展建言献策。

  千亩湿地公园开工建设,“三纵三横”路网逐步完善,引入洛可可集团、广州明珞、德国博世力士乐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柳州市政协的持续关注和倾力助推下,目前北部生态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日新月异。

  C 聚焦教育发展 破解入学难题

  “孩子上学的大难题终于解决了。”柳州市柳江区基隆开发区居民韦传芳曾经为孩子上小学的问题白了头,随着2018年9月基隆开发区第二小学建成招生,她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而基隆开发区第二小学建成招生背后,是柳州市区两级政协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持续关注。

  基隆开发区是柳江区流动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1994年开发之初人口不足2万人,如今已增长至10万人,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该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与群众的教育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基隆开发区小学校长朱祥吉告诉记者,2018年9月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仅有一所基隆开发区小学,难以满足2010年以来区域内每年800名适龄儿童的入学要求。

  如何解决该片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成为柳江政协关注的焦点。

  柳江区政协副主席覃文运介绍,2014年,柳江政协在调研后形成了《关于基隆开发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建议将与基隆开发区小学毗邻的柳州市环卫处闲置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作为教育用地新办学校,以解决基隆开发区义务教育学校长远发展难题。2015年,在柳州市政协的指导下,柳江政协把视察报告转化为当年柳州、柳江两级政协会议上的大会发言和委员提案,并争取到把该提案作为柳州市重点提案进行督办。

  经多方努力,2017年11月基隆开发区第二小学动工建设,于2018年9月建成并交付使用。

  “第二小学建成后,两个学校可满足4700多名适龄儿童的读书需求,比之前翻了一番。”站在宽广的校园里,朱祥吉面带笑容的对记者说。作为教育工作者,他心里对关心支持基隆开发区入学难的各级政协以及相关部门充满了感激,同时也希望该片区教育发展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因为即使加上新建的学校也仅能满足区域内70%的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覃文运告诉记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我们将继续努力。”

编辑:骆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