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演练的市民在急救指挥中心的远程指导下对伤者进行初步急救。 (石鹏 摄)
本报讯(记者李静)8月2日,广西首例5G+卫生应急演练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在5G网络支持下,普通人用手机就能完成B超、心电图等急救检查,实时将结果回传给医院,实现了急救“零时差”。
“我同学打球时被撞了一下,现在肚子疼痛剧烈!你们能派医生过来吗?”演练现场,一名市民打电话向医院急救指挥中心求援。急救指挥中心一边派出救护车,一边在5G网络支持下,远程指导市民对伤者进行初步急救:找到球场配备的急救包,将里面的仪器与手机连接,并将急救包里的耦合剂涂抹在B超探头上,把探头放到患者肚脐周围上下移动,以判断患者的肝脏等器官是否受损。此时,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手机传回的实时B超画面。
接下来,医生又指导市民从急救包里拿出心电图仪,并按照仪器上的指示扣在患者胸部,顺利完成了心电图检查。
依托5G技术低延时、高速度、大带宽等特点,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将伤者的心电图、超声等图像数据同步传输到医院急救指挥中心,实现急救“零时差”。
当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广西移动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建未来5G医院的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战略合作协议。医院院长陈俊强表示,未来在5G技术条件下,通过手机及急救包就能完成对病患、伤者的急救,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对接,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