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南民歌唱到异国他乡
人民网  2019-07-04 17:18:34

  近日,毛南族群众的传统节日分龙节在毛南族主要聚居地——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盛大举行,群众跳起本民族独特的傩面舞,36种面具,每一个面具代表一个表情,渲染着节日欢乐的气氛。一首“柳郎咧,咧郎柳,嘟柳打嘟柳,咧呀咧呀咧……”的毛南族《迎客歌》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而这首脍炙人口的《迎客歌》现已成为环江很多在校中小学生都会唱的歌。

毛南民歌唱到异国他乡

毛南族独具特色的傩面舞表演

毛南民歌唱到异国他乡

毛南族“肥套”表演

  作为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山乡的乡亲们,不光自己唱,还唱到了异国他乡,让众多外国友人惊叹之余又念念不忘。

  去年11月,源自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改编的《迎客歌》《纳庭》《啰嗨》等一批环江原生态歌舞节目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唱响,赢来阵阵掌声。

  这是环江以毛南音韵艺术团作为文化使者,继到泰国、德国、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进行文化交流之后,又到美国举办专场演出。

毛南民歌唱到异国他乡

毛南山乡的乡亲们在纽约时代广场演出

  “许多外国友人经常会发信息给我,问什么时候再去他们那里演出,外国人都非常喜欢毛南族的文化,今年我们也要出国演出。”环江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周纯管拿着手机边展示边笑着说。

  近年来,环江实施“文化活县”发展战略,让毛南民歌响彻大街小巷,不断推出优秀的文化文艺作品。如今,环江民族文化发展硕果满枝头。

  毛南文化得以走出去离不开当地群众深厚的文化基础。

  周纯管举了个例子。以前他还在该县龙岩乡做乡干部,沿河的好几个村屯矛盾突出,村民时常动手打群架,逢年过年经常聚众赌博。

  “现在完全变了,每个村屯都建起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场所,大伙爱搞活动,村屯之间比谁唱山歌厉害,谁的节目精彩,把赌钱的恶俗给戒掉了。”周纯管说。

  最头疼的是每年县里搞文艺演出,每个村都找到周纯管,让帮安排自己村的节目进城表演。“群众对文化活动热情极高。”周纯管笑言,以前是送戏进村,现在是村民送节目进城。

  此外,环江县还非常注重挖掘保护和传承毛南族文化。先后挂牌成立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传习所等专职机构,建立起全县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

毛南民歌唱到异国他乡

花竹帽是毛南族的“族宝”

  目前,该县已登记入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1442个,已成功申报国家级名录2项,全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人,还有394个业余文艺队,长期活跃在一线。

  “我们每个月都给这些传承人安排活动经费,让他们当好老师,把本民族的技艺传承给更多的人。”环江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韦路华表示,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事业的主体,在这方面上,环江非常注重。

  该县目前创建了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内容包括花竹帽编织技艺、毛南族肥套、毛南族民歌;整理出版《毛南族文学史》《毛南族舞蹈》《毛南族研究》等优秀民族文化类专著20部,并获得多项文化成果奖。

  花竹帽是毛南族的“族宝”,其编织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凭借起优美的花纹、细腻的做工受到市场欢迎。

毛南民歌唱到异国他乡

“非遗”技艺传承人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大家编织花竹帽

  现如今,环江县把“非遗”技艺传承培训班开到了易地扶贫安置点,在推动民族文化保护范围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介绍,环江有着延续千年的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语言、民族手工艺等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不仅成为毛南族最具地域特征的文化品牌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更成为环江“文化活县”战略的重要支点。

编辑:骆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