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邕宁区:特色优势产业扛起脱贫攻坚“大梁”
南宁日报  2019-07-02 11:17:23

南宁邕宁区:特色优势产业扛起脱贫攻坚“大梁”

三江村现代生态桑蚕产业示范园内整齐划一的蚕房大棚。 本报见习记者郭少东 摄

  本报见习记者 郭少东

  从邕宁区驱车,1个小时左右便可到达那楼镇三江村。站在三江村高处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桑田、规整有序的蚕房大棚映入眼帘,这是三江村现代生态桑蚕产业示范园。多年来,三江村悉心守护着这片土地,并通过“提能增效”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三江村现代生态桑蚕产业示范园,按照“政府支持推动、市场经营运作”的原则,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动车式”产业扶贫模式,推动种桑养蚕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提高了产业效益和农民收益,让贫困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种桑养蚕特色产业扛起了三江村脱贫攻坚的“大梁”,该村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特色产业闯新路

  2016年3月,为大力培育种桑养蚕特色优势产业,三江村引进了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了2100亩土地建立种桑养蚕基地。由村党支部带头成立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投入2880万元建设36座集小蚕共育室、标准大蚕房、优良桑苗繁育地等先进养殖设施于一体的桑蚕“扶贫车间”。由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优良桑苗、种植养殖管理技术,农户种桑养蚕,蚕茧以30元/公斤的价格保价收购。

  2000亩流转土地全部种上桑树,三江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黄永昌带领村民忙着采摘新鲜的桑叶,蚕棚内白胖的小蚕们正等着进食。“桑和蚕全身都是宝,蚕茧可以加工成蚕丝被,蚕砂能制作药材,桑叶、桑根可以泡酒,桑枝桑木还能改善水土。”谈到种桑养蚕的好处,黄永昌打开了话匣子,眼睛都放着光。

  当年,为了尽快促成三江村产业园兴办起来,黄永昌带领村干部为土地流转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推动了三江村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三江村通过种桑养蚕特色优势产业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初步统计,自三江村现代生态桑蚕产业示范园建成以来,三江村已有186户农户加入桑蚕专业合作社,其中57户为贫困户。目前有38户贫困户到基地务工,他们不仅能拿到每日100—120元的工资报酬,还能获得分红,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新路子。

  党建扶贫奔小康

  脱贫攻坚,支部当先。“在三江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不稳固改造等专项扶贫工作中,党员自觉践行群众观,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三江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倾对村里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倍感欣慰。

  那楼镇三江村坚持把班子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扶贫攻坚各项工作中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党员主动参与城区、乡镇、村扶贫事业的部署谋划和推进。

  班子向心力凝聚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就融洽了。三江村大力支持党员发展产业,围绕脱贫攻坚,把发展经济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

  产业兴了,经济活了,百姓富了,三江村将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党建托起扶贫,群众共同奔小康的新路子。

  靠着党建的源头活水浇灌,三江村奔小康的幸福花花开正艳。

  乡村振兴有质感

  “这两三年来,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

  路通了,水清了,景美了,村道还有了绿化带,路灯也装了,三江村老百姓的文体娱乐生活更丰富了。三江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扩大农旅融合规模,让村民不仅真切感受到了“变则通”给人居环境带来的喜人变化,还从中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李文倾说:“现在依靠产业园,村里有钱了,村民的钱包也鼓了,我们有信心把村里的桑蚕产业做大做强,把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抓手,为群众谋福利,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按规划,那楼镇将把三江村打造成为自治区级示范村、生态综合示范村、精准扶贫示范点、农村特色旅游示范区等“四位一体”的示范点,由点带面,辐射全镇,从而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建设成效,真真正正享受到发展实惠。

编辑:骆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