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的蝶变
——荔浦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笔
广西日报记者 李 耿 通讯员 周俊远
“林下灵芝种植,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甩掉贫困帽,村里建起文化广场,村民文化生活更丰富了!”6月19日,走进荔浦市茶城乡文德村200亩生态灵芝养生园,该乡副乡长周诚发正忙着给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情况。
近年来,荔浦市坚持因地制宜,围绕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按照“群众熟悉、就近就便、能干会干”的原则,探索出“特色产品+龙头企业”、“电商+一店一村一产业”“资金、土地+合作社”等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到加速壮大、由单一的“输血救助”向多元模式的“造血自生”转变,实现村民致富、集体增收双赢局面。
目前,荔浦市144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其中13个市级重点项目,小型水利、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40个乡镇特色项目,去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利润450万元,34个贫困村收入全部超过3万元,110个非贫困村收入全部超过2万元,有力带动了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
A 产业带动 第一桶金撬动大产业
南源村位于花篢镇山区,距县城30公里,是荔浦最边远的水库移民村,2017年以前,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村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许多难题。
说起以前的南源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兆笑称当时是“巧妇无米、有业无产”。这种局面的改变,来自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的到位。“我们争取到财政资金15万元。”从2017年开始,村民们在村干部带领下,精打细算,建起20亩大棚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去年,小香菇成了大产业,带来2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富裕起来的南源村摆脱了贫困,建起“香菇宴”农家乐。
“看到南源村发展香菇致富,其他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我们也不能落后,19个大棚香菇预计年底可实现收入20万元。”距离县城50公里的蒲芦瑶族乡万福村村委主任李转运说。
有了这第一桶金的撬动,荔浦市对症下药、因村施策,一批出效益、稳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起来。据荔浦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该市各乡镇因地制宜,文德村灵芝种植成功,当年获得20万元收入;新坪镇与桂林先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对子,引进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鱼项目,一举解决黄竹、清江、长滩、双和、兴义5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难题……集体经济的壮大有效提升了群众收入。去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万元。
B 电商助力 集体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荔浦市利用国家第二批、自治区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的政策优势,搭建市、乡、村三级电商平台网络,做好电商企业培育、人才孵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点打造;组建物流公司,全面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所有行政村实现“24小时送达”,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第一公里难题。
与此同时,荔浦着力打造“电商+一店一村一产业”模式,以全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依托,为每个贫困村建立独立网页,为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提供平台,开辟贫困村特色农产品展销新渠道,扶持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荔浦举办的党旗领航·电商扶贫“七一红色购物”活动,为贫困户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200多万元。目前,如今荔浦已促成电商企业与34个贫困村结对共建,签订销售合作协议,打造荔浦衣架、荔浦芋、荔浦马蹄、荔浦砂糖桔、荔浦夏橙、荔浦特色小吃等一批优质电商品牌。
据统计,去年荔浦电商销售总额达16.8亿元,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8亿元,涵盖全市144个行政村(社区)的100多个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电商企业、网店650多家。
C 抱团入股 放大致富“领头雁”效应
“每个村10万元的集体启动资金,做不了什么,但是9个村的集体启动资金就是不小的数目。”在发展集体经济中,荔浦市大塘镇对桂林市双料制陶非遗传承人雷秀军的制陶厂情有独钟。
“之前用传统龙窑烧制,订单大一点、产品讲究一点,就不敢接,现在通过村集体资金入股,改进传统烧法,一天可以出窑近3000个陶罐,接大单不成问题。”6月19日,在大塘镇庆华村雷家屯制陶厂,雷秀军正在为即将投产的技改做最后准备。
雷秀军早就动了生产工艺技改的念头。技改后,不仅产量增加几十倍,原有的传统龙窑终于可以烧制他谋划已久的高端产品。“可技改关键是要有资金,钱从哪里来?”正当他苦恼时,大塘镇9个村集体发展资金给他带来及时雨。现在,雷秀军的制陶厂腾飞在望,抱团入股的9个村集体经济去年平均分红超过2万元,今年将达到5万元。通过股份合作,双方做成一单“两头甜”的好买卖。
同样在大塘镇,临近荔浦千亩柑桔核心示范区的西隆、花岗、高岸3个贫困村,各自整合40万元资金入股兴万家柑桔专业合作社也有好收益,去年每村分红3.5万元,今年预计可增至4.5万元,3个村子的不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即将脱贫。
据了解,为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合作社和其他经济组织开展股份合作,荔浦市多措并举,指导鼓励村委以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闲置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械、农业基础设施和村集体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入股或者参股农民合作社、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经营。经过不懈努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已成为当地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