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田林:党员和能人传帮带  贫困户脱贫不用愁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06-20 14:09:21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  (唐志强 通讯员 石静):“再过一个月,这8000羽鸡就可出栏,预计可收入5万元,一年养殖两批,大概能赚10万元。”日前,在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丰防村一家养殖场里,李幸福说起养鸡收益时很开心。

  几年前,李幸福还是丰防村叫得上号的贫困户,后经村党支部带动发展林下养鸡,于2016年成功脱贫。而这只是田林县抓党建创五旗促脱贫的一个缩影。

  党旗领航,配强脱贫致富火车头

  “整村脱贫之前,村里想要靠劳动力优势发展产业,可因为缺资金、缺技术,村民都不知道干什么。” 丰防村第一书记龙启倍说,”为解决这个问题,村里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吸收进村两委班子,带着群众一起干。“

  2016年,丰防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梁少生和计生专干邓金亮等7名党员,牵头成立田林县丰腾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养鸡。

广西田林:党员和能人传帮带  贫困户脱贫不用愁

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丰防村养殖户陆少明在喂养瑶土鸡 摄影 黄卫平

  丰防村采取“致富带头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从最初7个鸡舍发展到现在56个,带动和发展养殖户43户,其中,贫困户19户。2018年底,该村出栏瑶土鸡42.5万羽,收入250余万元,户均年收入超5万元。

  目前,丰防村林下生态养殖肉鸡已成为田林县“党建引领,因村制宜,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产业示范点。

  田林县乐里镇新宁村主打芒果产业,鄂应春、班黎丽、班思桐等20位党员以“一对多”的形式,结对帮扶54户贫困户194人,带动他们种植芒果694亩,户均每年可通过芒果种植增收5万元。

广西田林:党员和能人传帮带  贫困户脱贫不用愁

田林县乐里镇新宁村的万亩芒果示范基地 摄影 石静

  如今,新宁村的芒果种植总面积达到28630亩,成功打造了一个超过万亩的芒果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田林选优配强新一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454名,实现全县168个行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全覆盖;形成致富型党支部21个,培育党员创业带富标兵313名,280多名致富能人结对帮扶140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俗话说:“手中没把米,叫鸡都不来”。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是制约贫困村摆脱贫困和基层党建发展的一大瓶颈。田林县定安镇八新村原先几乎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八新村党支部带动群众从这里入手开展脱贫工作。

  八新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坡与大伙合计,决定把糖料蔗列入村集体经济进行发展。2016年,村里成立了田林县新杰种养专业合作社,引导和带动133户贫困户发展糖料蔗等产业种植。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发展规模经营、推行生产机械化,八新村甘蔗种植得到迅猛发展。2017年,八新村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全村种植甘蔗6100余亩,2018年/2019年榨季收入达1500余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余元。

  据统计,2018年,田林县168个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加起来达619.37万元,其中,6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

  “发展扶贫产业,贫困户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群众脱贫致富,更有信心和动力发展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王建坡很庆幸,当初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定是对的。

  村村联建,联出发展“加速度”

  “文化村地处高寒山区,芒果晚熟有市场优势,可由于缺乏技术经验,管护不到位,一直以来收益不算好。”田林县文化村支书杨顺德感到有些惋惜。

广西田林:党员和能人传帮带  贫困户脱贫不用愁

田林县乐里镇新宁村因为种芒果脱贫致富,不少人家买了小车 摄影 石静

  经当地政府协调,新宁村的富丽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文化村的芒果种植户提供技术、管护、销售等服务支持。在新宁村的帮扶下,文化村芒果种植达6000多亩,成为乐里镇仅次于新宁村的第二大芒果种植村,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越。

  田林县采用强村带弱村、强强联手、弱弱联合、村村联建的合作方式,按照“交界资源共享、经济发展共谋、民族团结共商、精神文明共创、基层党建共抓”的发展思路,在资源、资金、技术、销路、劳动力等方面共用共享,将“孤立型”村连成“圈带型”村,使脱贫致富从零星“盆景”变为连片“风景”,走出一条携手共建、抱团发展的路子,实现均衡化发展。

  仅新宁村就成功辐射周边各村发展芒果产业,带动风洞、那光、启文、文化等4个贫困村1758户7675人,及周边的乐里村、新建村等103户405人脱贫致富。

  2018年,百色市开展“争创五旗”活动,田林县共有27个村被评为红旗村,获33面红旗,真正做到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巩固脱贫成效的动力。

编辑:骆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