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的订单令粽子店铺工作人员忙碌不已。本报记者杨盛 摄
熟练的包粽工手上功夫不停歇,门店内堆成小山的粽子销量火爆,一筐筐粽子经物流快递发往全国各地……临近端午节,水街的粽子店铺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6月4日,记者来到水街走访,看到各家粽子店铺都在积极备货,虽然传统口味仍受青睐,但不少店铺也针对年轻人这一网购主体,在口味、定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订单火爆
端午假期突破3万个
端午节前夕,水街手工粽老作坊兰花粽店老板邱汉林迎来了最繁忙的时刻,“从昨天开始订单就不断增加,端午节的订单已经全满了,有3万多个粽子。”邱汉林一边说,一边熟练地裹粽。
兰花粽在水街的名气不小,周围居民都喜欢来购买,尤其是传统口味的绿豆肉粽。“他们家的粽子料足,味道特别好,那么多年还是当初的味道。”居民周奶奶说。
邱汉林说,他包了30年的粽子,要保持最初的味道,糯米、猪肉、绿豆,甚至是腌肉的酱汁都有讲究。糯米要提前一天泡好,粽叶新鲜还带着清香,猪肉一定是从菜市场里合作多年的老摊主那儿购买的,绿豆每进货一次都要先品尝……
门店里,4个大盆里的糯米、绿豆晶莹水灵,五花肉肥瘦均匀。将猪肉、绿豆和糯米装进粽叶后,邱汉林用红绳麻利地绕着粽子卷了几圈,用力打上结,一颗饱满肥硕的粽子就诞生了。“别以为包粽子简单,如果没有用力压实,煮的时候吸了水就不好吃了。”邱汉林说。
经过几个小时的水煮,五花肉的肥肉都融进了糯米中,一口咬下去香喷喷、油滋滋的。在邱汉林看来,多年来一直传承着这套手工技艺,让市民吃上质量保证的粽子,正是对端午节最好的传承。
线上走俏
老字号逐渐享誉全国
“接下来的两个晚上,我们要通宵干活。”越美粽子店的老板张美芬一边刷着微信订单,一边跟员工交代。从白手起家到如今产品行销全国,20多年来,张美芬的最深感受是,传统也需要与时俱进。
张美芬思想活、敢闯敢干。上世纪90年代,她花了大价钱,将自家的粽子店电话印在了电信号码黄页,“这可不得了,好多外地人都给我打电话,问我粽子可不可以卖到外地去。”外地客商的青睐让张美芬明白,要让产品走出去,就必须一方面做好本地口碑,一方面让传统产品“触网”。
早几年,张美芬便开始将粽子真空包装便于运输。前两年,她儿子开起了网店,随着线上线下的订单不断激增,粽子也逐步发展为机械化制作。“每年的春节到端午是我们的生产高峰期,今年端午节的订单已经达到3万多个。”张美芬说。
如今,在老南宁传统美食发源地的水街,许多粽子老字号品牌正积极努力打通线上市场,打破地域限制,从本土品牌转型成为全国品牌。过去南宁本地人的“独享美食”,正因为“触网”销往全国各地。
通过互联网,建立和全国消费者的亲密连接,从而激活老字号品牌。张美芬说,对于老字号来说,创新和传播是最难的,传统产品要留住客人,除了要与时俱进,还要坚持提高质量,不断擦亮老字号招牌。
品种繁多
传统口味仍受追捧
张美芬的店铺除了销售传统口味的肉粽,近年来又推出了一些新品种,有水晶粽、咸蛋黄粽、豆沙粽等。她告诉记者,为了吸引消费能力强大的年轻顾客,他们制作的粽子正有意识地迎合“90后”“00后”的口味需求,“现在我负责研究传统口味,我儿子负责研究年轻口味,分工操作,互相配合。”
在兰花粽店,同样推出了多种口味的新品粽子,但邱汉林说,目前传统口味的肉粽买的人多,新品种的粽子大多以订单方式销售。
“我们还是比较偏向传统口味的粽子,有小时候记忆中的味道。”市民余大姐说,吃着传统口味的粽子才有过节的感觉。尽管新口味粽子在销量上比不过传统口味,不过仍有不少市民表示,愿意多尝试不同品种,丰富自己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