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 锋 通讯员 昌苗苗 蓝皓璟
巴马瑶族自治县被称为“上天遗落人间的一块净土”,有着“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美誉,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独特,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休闲养生。近年来,巴马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摘穷帽、脱穷根”,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好山好水成养生旅居名片
巴马长寿之乡甲篆镇坐落在盘阳河畔,这里的水田地势平坦,青山连绵,林木茂盛,溪水清澈见底,犹如一幅静止的山水田林画,每年吸引着约10万名“候鸟人”前来养生度假。
甲篆镇百马村坡纳屯是巴马长寿核心区之一,是“候鸟人”的重要聚集点。日前,记者来到坡纳屯,只见风光优美、宁静幽雅、空气清新,一排排整齐的田园别墅格外显眼。“我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在这里过得很舒服。”退休后从内蒙古来此旅居的“候鸟人”张女士说,如今她和老伴早晚在山脚下散步锻炼,到盘阳河边打山泉水,日子过得悠然自得。
早在2007年,坡纳屯就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近年来,坡纳屯按照先进的“农家乐”设计理念,充分整合土地,由规划部门统一设计,住户均按两户一单元田园别墅式进行建设,村貌整齐划一,美观大方,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农家旅馆由协会统一管理调配度假游客住宿,统筹安排,经营收入每月分红一次,避免无序竞争。全屯家家户户都做餐饮,供游客消费,形成了人人有工作、个个有事干、家家当老板的创业氛围。
如今,除了坡纳屯,巴马还建成了不少类似“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度假村,成为当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力见证。
紧守水环境生命线
对巴马而言,生态是命,环境是魂。发展迅猛的旅游产业,急剧增长的游客人数,给当地旅游产业重点区域盘阳河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压力。
据巴马瑶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局长罗富和介绍,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开始实施,给“世界长寿之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对巴马盘阳河流域的水源及生态环保予以规范。
近年来,巴马全面建立河长制,统筹抓好水资源管理、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各项工作,同时在那社乡、所略乡、燕洞镇、那桃乡、凤凰乡等5个乡镇14个行政村25个自然屯,投资3720万元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从而极大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如今,从巴马镇林中至甲篆镇百马桥头,沿岸均种植了绿化树,还建设了游览亭廊、特色景观步道。其中,特色景观步道从百魔洞口至百鸟岩后洞,全长17公里,为养生旅居人群提供了休闲场所,不仅能一路欣赏盘阳河的美景,还解决了之前养生旅居人群无散步场所的窘境。
做强做大生态特色产业
巴马山水独特,处处是宝。巴马香猪是当地大打“生态牌”的特色产业之一。
4月30日,记者在位于巴马镇练乡村苗屯的巴马小巴香猪有机循环产业示范区看到,这里四面环山,环境优美,猪舍建设规范整洁,无传统养猪场的臭味。示范区负责人说,他们大力推广“规模养殖排泄物集中收集-微生物+无害化发酵处理-沼液沼肥还田种草种菜-青贮饲料喂养香猪”的生态有机循环种养模式,腊香猪、烤猪、腊肠等产品通过了无公害有机产品认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如今,在该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下,巴马香猪产业形成了集结优势,全县养殖农户发展到5600多户(其中贫困户2500多户),实现年出栏巴马香猪33万头以上,总产值近2亿元,养殖户实行规模生产、订单销售,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
随着巴马良好生态的“名号”越来越响,国内多家知名企业来巴马开发水产业,“巴马活泉”“巴马丽琅”等品牌天然泉水企业逐渐壮大,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2018年9月4日,自治区政府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支持河池市加快推进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生态优势,巴马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更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