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获救穿山甲喜现“三代同堂”
广西日报  2019-05-14 09:28:59

  本报南宁讯 (记者/袁琳 通讯员/覃聪颖)5月8日,记者在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穿山甲救护繁育基地亲眼所见以往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喜事——极度濒危的获救穿山甲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实现“三代同堂”。

  2012年,经广西林业厅批准,广西林科院成为穿山甲救护繁育试点单位。2016年6月,广西林业厅下达“穿山甲救护与繁育试验研究”项目,落地该基地实施。有了之前的试点经验积累,基地当年对所接收穿山甲进行救护初见成效,半年成活率达到40%以上,越冬100%成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有救护技术。基地先后成功繁育穿山甲子一代22只(目前存活13只)、子二代7只(目前存活3只),建立了“三代同堂”群体,总结出一套穿山甲人工繁育技术。

  今年4月上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广西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现场查验评议后,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上世纪以来,全球有100多家动物园尝试饲养穿山甲,但大多养不过6个月,存活2年以上极少。目前尚未检索到公开报道或专业发布穿山甲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繁殖子二代的。

  对查获收缴的非法买卖、贩运或走私穿山甲实施有效救护,长期以来是个普遍性难题。野生穿山甲以白蚁和黑蚁为食,救护驯养的首要问题是食源难以解决。广西林科院科研人员根据穿山甲进食特点,用黑蚂蚁配合其他昆虫、动物骨质、植物蛋白等成分,制成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探索出穿山甲适用饲料。试验表明,喂食这种人工饲料基本满足马来穿山甲的生长发育需求。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年度内9只野生代雌性马来穿山甲中的8只交配产仔,繁殖率89%;出生1.5年以上的5只子一代雌兽全部交配产仔,繁殖率100%。

  经过多次改进设计,该基地独创的穿山甲专用笼舍大致定型,栖息区和活动区各自独立又相互连通,并且自动调节冬季温度,外来穿山甲因此得以逐步适应南宁气候和圈养环境。通过观察穿山甲的行为规律和对比试验,基地初步总结出一套穿山甲救护繁殖、疾病防治、幼兽抚育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马来穿山甲救护繁育和人工驯养在广西取得重大突破,为拯救这一极度濒危物种打下了良好基础,可为中华穿山甲的救护提供借鉴。

编辑:骆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