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是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产业扶贫上寻找发力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强了“造血”功能,带领贫困户实现脱贫,共同致富。
发动贫困户
抱团发展促增收
发展产业要精准,古棠村紧密结合实际,着眼于与贫困户生产密切相关的特色产业。
古棠村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生态鸡养殖基地,该基地位于古寨瑶族乡古棠村拉怀屯拉顾山脚,占地面积约7.5亩,项目主体为古棠村村民合作社。
基地采取“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覆盖全村261户贫困户,预计年养殖规模达4万羽,主要采取林下养鸡模式,年产值可达60万元。按照合作社章程,收益70%分红给贫困户,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均分红1600元。
依托公司“群众养殖—公司回收—深加工—销售”产业运行模式,由龙头企业提供鸡苗、饲料、技术指导,并保价回收,大大提高了群众收入,降低了发展风险。
马丽花是古棠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原本在外打工的她回到村里,在基地当饲养员,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她盼望已久的生活变成了现实。
“在基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我对今年脱贫很有信心。”马丽花说。
除了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村民还抱团发展肉猪养殖,为增收再添新途径。成立2年多的里尚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殖肉猪为主,年出栏肉猪1100头左右,该合作社把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联合起来,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全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合作社成员有22户109人,其中贫困户14户62人。
扶志又扶智
多元化发展产业
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坚中之坚”。 2017年11月,共青团南宁市委学校部部长黄铁生到古寨瑶族乡古棠村担任第一书记。黄铁生到任后,积极团结带领村“两委”,继续谋划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种养产业,突破传统单一农业发展模式。
“带领村民走出去,多学习,长见识,可增强脱贫内生动力。”黄铁生说。
黄铁生与驻村工作队一起探索,建立了“流动夜校”,宣讲党的脱贫政策,让好政策真正深入基层、深入民心,并转化为贫困户脱贫动力,使其积极加入到发展多元化产业的行动中来。如今,村民不再仅靠种植玉米来获取收入,而是拥有了蛇、竹鼠、生态猪、乌龟、生态鸡、黑山羊等规模化养殖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到每年数万元的大跨越,产业扶贫带来了新希望,展现了乡村的新面貌。
古棠村通过多渠道筹措,争取和筹集近60万元物资,资助大学生、实现困难群众微心愿、建设温暖浴室、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争取到帮扶后盾企业富贵精密有限公司、南宁市城建集团共108万元,支持古棠村提估屯修建水柜,古棠村辣椒种植、种桑养蚕、生态鸡养殖等项目。
“今年,古棠村将继续采取‘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发展’模式,推进种桑养蚕、生态鸡养殖、扶贫车间、贷牛还牛4项支柱产业,通过产业带动村民快速脱贫致富。”黄铁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