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多举措保障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下、有就业”,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图为马山县苏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红旗湖社区内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为贫困户开启新生活。
本报记者 杨 盛 文/图
“党的政策就是好,我们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要感恩党,感恩好政策。”这是马山县苏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红旗湖社区居民搬进新家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去年9月,马山县乔利乡北良村龙养屯村民韦观明在政府的帮助下,一家5口人搬迁至苏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红旗湖社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搬出旧瓦房,住进新楼房,是许多贫困户的心愿。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马山县的贫困户逐步搬出贫瘠大山,在更美好的环境里开创新的生活。
搬家:
从破瓦平房到崭新楼房
从苏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出发,韦观明开着摩托车要经过九转十八弯的通村公路,才能回到位于乔利乡北良村龙养屯的旧屋。
旧屋就是一层平房,过去韦观明一家5口人挤在这里,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因为屋顶会漏雨。此外,“学校离旧屋有6公里,都是泥泞的山路,小孩去一趟学校要走个把小时。”韦观明说。
出行难、读书难、致富没门路,韦观明守着家里的八分地种稻谷,一年收入仅有3000多元,他做梦都想换个新房。
韦观明遥不可及的新房梦随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出台终于成为现实。去年9月,韦观明自筹12500元,获得了位于红旗湖社区的一套面积117平方米的新房。“新家面积大,房间多,通水通电通网,周边学校、农贸市场一应俱全。”看着四房一厅的新房,韦观明一家心里美滋滋的。
搬到新家后,社区组织搬迁户到附近的苏博工业园找工作,韦观明很快成为博禄德电子厂的员工,“每月工资至少有2300元,等工作熟练后薪水还能再涨。”韦观明满心欢喜又充满期待,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新房里过了个好年。 (下转2版)
(上接1版)据介绍,红旗湖社区共安排有35栋住宅楼696户搬迁户,目前已入住搬迁户657户共2590人,入住率94.5%。为了方便搬迁户生产生活,社区配套的幼儿园和小学也将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而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也在紧张建设中。
发展:
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就业创业
“要不是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这个时候我们还会像往年一样外出打工。”红旗湖社区居民蒙秀吉告诉记者,他的妻子目前正在广东的工厂办理交接事宜,过阵子就会回来,到社区附近的工业园里做工。
蒙秀吉原本是乔利乡北良村双生屯人,去年9月搬入红旗湖社区居住。通过社区牵线搭桥,蒙秀吉刚刚毕业的大女儿已经在园区找到了工作,“我在村里养猪,家人在园区做工,不仅方便照看老人孩子,收入也不比外出打工少。”蒙秀吉说。
住上新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马山县在安置区建设之初,就考虑到贫困户就业等产业扶贫配套建设问题,通过培训群众上岗就业,联系附近的苏博工业园区等企业,组织专场招聘会就近提供就业岗位,流转土地帮助搬迁户创业,采取多种方法,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搬迁过来的贫困村民有房住,有工作,能增收。
马山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马山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一户一策”,发挥就业服务中心作用,加强同县内外企业联系,解决搬迁户就业岗位问题。此外,继续抓好岗前培训工作,针对搬迁户的就业意向,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搬迁户的就业能力;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及加大扶贫车间引进力度,为搬迁后续发展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创新:
村企党支部“结亲”搬迁户受益
记者跟随红旗湖社区党委书记韦明荣一起来到社区农业园的一块土地,看到一些搬迁户在各自的田地上忙活,地里的菜苗都已经抽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块菜地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幸福菜园”。
“幸福菜园”是红旗湖社区通过村、企党支部结对共建所取得的成果。都说农民离不开土地,贫困户们从原住地搬迁到红旗湖社区,离开了他们长期依赖的土地,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落户,红旗湖社区与红旗湖农业示范园内的马山县嘉乐合作社商议,由合作社无偿提供一块土地,每户贫困户可以分到一至两分地,种菜自给自足,满足他们对土地的眷恋。
此外,嘉乐合作社还吸纳部分搬迁户入社就业增收。和嘉乐合作社一样,红旗湖社区内的不少企业、合作社都通过与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方式,让搬迁户获益。
在另一片“创富田园”的田地里,当地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这是乡政府流转的近百亩土地,专门用于吸引有技术、有想法的搬迁户进行农业方面的创业。
自社区和企业、合作社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合作以来,已为150多名搬迁过来的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了让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下、有就业”,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村、企党支部结对共建合作初见成果。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马山县将解决搬迁民众长远生计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确保贫困民众不仅住上新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