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马山县:“醉美赛道”的铺路人
来源:广西日报  |  2018-11-16 08:57:45

南宁市马山县:“醉美赛道”的铺路人

  赛道两旁热情的群众。 赵志岸/摄

南宁市马山县:“醉美赛道”的铺路人

  马山会鼓为健儿加油。 陆丽红/摄

  广西日报记者 孟振兴  通讯员 黄国熙 韦绍群

  11月14日上午,马山县体育馆内传出一阵阵节奏明快的会鼓声,该县山城会鼓协会的会员们又开始了一天的排练。

  “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老祖宗传下来的本事可不能在我们这一代落下。”正在指导训练的山城会鼓协会会长梁耀京告诉记者,今年协会已经参加了大小120多场演出,县里几乎所有重大活动都有会鼓的参与,“既然大家喜欢会鼓,我们就更得拿出真本事来。”

  梁耀京所言不虚。近年来,作为马山“文化三宝”(壮族会鼓、扁担舞、三声部民歌)之一的会鼓已成为马山县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之一,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体操世锦赛等重要场合亮相。在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马山赛段以及刚刚落下帷幕的马山“三赛一节”(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云星杯”2018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暨“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2017-2018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总决赛暨全国攀岩希望之星总决赛,马山第十二届文化旅游美食节)等重大活动期间,特色鲜明、激动人心的会鼓声在为运动健儿加油鼓劲的同时,自身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记者注意到,在不少媒体对马山“醉美赛道”的报道中,赛道沿线的会鼓队已然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协会的成员大多数是已经退休的老人,如此频繁的演出,不累是不可能的。”梁耀京向记者演示了几种基础的演奏方法,“我们不仅要背下鼓谱,还要注意敲打的力度与角度,有的队员还得加上舞蹈动作,体力消耗很大。”一场演出下来,不少队员都已经汗流浃背,但他们从未有丝毫懈怠。“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马山人,看到家门口热闹了,家乡发展了,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梁耀京说。

  最美的风景,还是马山人的热情——这是今年“三赛一节”开幕式上,马山县相关领导对该县人民热情支持、积极参与马山“体育+”发展模式的肯定。伴随着声震山岳的会鼓,“醉美赛道”沿线遍布为“马山模式”加油喝彩的各界群众。他们是“醉美赛道”的铺路人,是“马山模式”的践行者:

  ——“我们在志愿服务中懂得了感恩。”曾多次参加该县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工作的马山中学高二学生黄麒龙说,同学们耳闻目睹了“体育+”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每次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大家都会踊跃报名,争取为家乡发展出力。

  ——“我们在安保工作中磨炼了队伍。”马山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蓝宏刚告诉记者,仅今年“三赛一节”期间,该县公安部门就出动警力1105人次、警车157辆次,“群众十分支持安保工作,有的赛道沿线企业在活动举办期间主动歇业,为比赛让道。”今年自行车赛期间,一张“路人为安保人员撑伞”的图片走红网络,也更加激发了广大安保人员的斗志。

  ——“我们在体育比赛中看到了希望。”弄拉屯村民李荣亮说,各种赛事为大家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现在一有活动,不用村干部动员,全村男女老少都会主动参加。记者了解到,作为马山“醉美赛道”核心区域的弄拉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9万元,弄拉景区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

  人民群众的付出成就了“马山模式”,“马山模式”也给予了人民丰厚的回馈:上半年,马山县共接待游客220.79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7.7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以体育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1%。在“体育+”的带动下,2016-2017年,马山县有18个贫困村摘帽、4.4万人脱贫。

  “醉美赛道”有终点,县域发展不会止步。马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继续深化“马山模式”,努力让“体育+”更好地促进脱贫攻坚,惠及更多人民。

编辑:唐志强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