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与东盟生态原产地保护合作⑤
黄 信
今年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大数据论坛、信息合作论坛以及中国-东盟国际环保展等,其主题是“大数据驱动生态环保创新”。在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合作,是数字广西建设以及“大数据驱动生态环保创新”的重要方面,而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生态合作,则是其落脚点之一。
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东盟生态原产地保护合作,主要体现在双方农业科技合作方面。进入本世纪以来,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在不断拓展,如双方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平台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
从未来发展看,进一步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重点是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生态农业贸易合作、生态农业科技合作、生态农业投资合作等,而这一切都以科技创新来驱动。
尽管生态性是生态原产地保护的重要特点,但并不排斥科技。生态原产地保护不能理解为科技因素的减少,不能认为强调生态因素就是要求手工操作的小打小闹,恰恰相反,生态原产地产品产业的保护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保驾护航。
从2013年起,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的广西部分丝绸生产企业,联合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出适应高温天气的蚕、桑品种及土壤配方管理办法等,从而建立起“桑蚕+沼气+蘑菇”更加高效的桑蚕循环经济模式。可见,只有建设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科技创新体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安全、生态、优质化。
大数据时代,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东盟生态原产地保护合作,其基础性工作包括几方面。一是建设中国-东盟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产品系统化、数字化管理。二是注重选择产业化模式先进、技术创新实力强的企业作为推荐生态原产地保护的产业企业。三是加快农业对东盟国家开放和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农业对国内和对东盟国家合作力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农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建立中国-东盟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科技创新相关系统,如业内专家系统、区域生态原产地保护合作培训体系和培育、修复、提升生态环境体系统等,提升和维护本区域生态产品的独特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