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政方针落地生根
——自治区纪委监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纪实
贝为超 李明鲜
前不久的一个周日,大化瑶族自治县暴雨如注,自治区纪委监委调研组一行来到该县七百弄乡弄确屯的贫困户蓝志科家中,与蓝志科坐在一起拉家常,询问扶贫政策享受到了没有,对专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有什么建议。
这次雨中调研,是今年以来广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一个缩影。自治区纪委监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出实效,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描绘出新时代广西纪检监察工作新画卷。
精准调研精准施策
特殊使命真正扛在肩上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2月25日,广西各级监察委员会全部挂牌成立。
机构组建了,人员到位了,改革工作还可能面临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自治区纪委调研组在全区开展精准调研,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29条具体工作意见。
根据调研成果,自治区出台6项纪法衔接、10项法法衔接制度,有力推动人员融合和工作磨合。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大谈心活动增强转隶干部的归属感、认同感,开展业务大培训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实现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性提升。
2017年底,自治区纪委就新形势下“四风”问题在全区开展调研,发现令人痛心疾首的基层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上林县2015年种植核桃1.8万多亩,远超上级在该县实施引种140亩指标,结果管理不到位,造成扶贫资金严重浪费。调研组一针见血地指出:“为官乱为,为官不为!”
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撰写的调研报告引起中央纪委和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内容列入主体责任清单,从制度层面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聚焦问题,精准施策。今年4月,广西集中整治“为官不为”“文山会海”“经典线路”“冷硬横推”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五方面问题。上半年,全区立案查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1932件,进一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细落实。
全面调研全面起底
以点促面全区一体推进
今年4月,自治区纪委调研组不打招呼、不定线路、直插一线,调研督查百色等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3天后,调研组反馈调研情况,肯定了百色市专项治理工作,又毫不客气地指出17大类问题。
把情况摸上来,把问题拎出来,把办法找出来。百色市今年5月底全部完成整改,迅速扭转了工作局面。自治区纪委又通过印发调研通报,推动全区专项治理工作。
调查研究,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自治区纪委出台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今年上半年,自治区纪委制定实施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蹲点脱贫攻坚重点县制度,每人联系两个贫困县,蹲点调研12天以上。党的十九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房灵敏6次到深度贫困地区调研。
全面调研,全面起底,全面推进。今年7月,自治区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纪检组等12家派出机构,对31家联系单位进行交叉调研检查,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目前,“监察室+派驻机构”联合调研新模式在全区推广,生成新的监督合力。
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在自治区纪委监委带动下,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纷纷沉入一线调查研究。河池市对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开展专项治理等工作进行暗访督查全覆盖。梧州市苍梧县进村入户开展大接访、驻点接访、流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仅专项治理工作就累计下访调研2680天,专题暗访1157次,形成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281篇。
注重“身入”更重“心至”
监督执纪问责为党为民
心中装着党,装着群众,调查研究就有了温度,监督执纪就有了刚性。上半年,全区立案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党员干部284人。
哪里问题最突出、哪里情况最复杂、哪里群众意见最大,调研触角就伸到哪里。一些基层干部反映,贫困村“两委”干部因违纪问题被查处,将影响村里脱贫摘帽验收,两者挂钩导致执纪陷入“两难”。自治区纪委派出调研组带着这个问题分头调研。调研组抽丝剥茧:贫困村脱贫摘帽认定标准之一是“有好的‘两委’班子”,要求“没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12种情形或已整改到位”;12种情形有严格规定,但“整改到位”尚未明确。
自治区纪委多次到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专责小组调研沟通。7月5日,自治区有关专责小组下发通知:对受党纪政务处分的村“两委”干部,依法依规进行罢免、停职、劝退辞职或不再任村“两委”干部的,如适宜继续担任村“两委”干部并经乡镇党委批评教育的,可认定“整改到位”。
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找到了!自治区纪委推动查处贫困村干部违纪问题与脱贫验收脱了钩。7月20日,浦北县纪委对村委主任陈某涉嫌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基层纪检干部纷纷表示:“我们监督执纪没有障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