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获评首批“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市民在超市选购放心蔬果
33.3斤的大扣肉吸引眼球,吃好吃健康是更多市民的选择
改革开放40年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通过老中青三代普通市民衣食住行中“食”的变化,以及对“食”的不同追求,感受国家因改革开放而富强,人民生活因改革开放而不断改善。
从开水到茶水 见证“饮”食的变化
1940年出生的梁保成已年近80岁,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杯浓浓的绿茶,一杯茶后,再慢慢煮早餐吃,饭后则到小区附近的狮山公园锻炼身体。
梁老说,他从小到参军入伍,每天喝的就是白开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转业后分配到烟草公司,开始接触到茶叶。虽然工资并不高,家里还有3个孩子,但是每月买一包绿茶却是雷打不动的事情,饮茶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养成的。如今,梁老的外孙都大学毕业了,他饮用的茶叶品种也从那个年代单一的绿茶,扩散到不同品种的茶叶。孩子们有什么好茶都会给他一盒,外出旅游也会给他带些好茶回来,让他品尝到不同地方的好茶。不过,梁老最喜欢的还是绿茶,不仅是一个习惯,也是一个时代的情怀。
喝茶,必须有茶具,改革开放40年,梁老的茶具也从开始的瓷缸杯、玻璃杯、紫砂杯到保温杯,价格也从当年的几毛钱一个,到如今的几十元、上百元甚至几百元一个。“前段时间,《南宁晚报》报道今年退休金又要提高,生活水平一定要跟上!”梁老乐呵呵道。从白开水到茶,思想开放的梁老一直顺应着时代的变迁,自打饮料出现后,他偶尔也会喝点饮料。过去2年时间,他喜欢上椰子汁,每个季度,女儿都会给他带一两箱椰子汁。今年三伏天期间,因为酷暑难耐,他还买了些盒装的冬瓜茶、菊花茶解暑。梁老说,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的时间过去了,自己一家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从买菜到种菜 见证对食的追求
上世纪80年代初,商品价格逐渐放开,禽蛋蔬菜摆上了货架,粗粮食品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百姓的餐桌悄然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前,人们购买粮食、副食品的场所都是专门的国营粮店、肉店、副食品店等。改革开放后,小区有了小菜场、农贸市场。再后来,大中小型各种超市遍布南宁。到如今,生鲜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民不用出门,上网采购生鲜食品就能送上门来。近几年,养生是不少市民的追求,曾经被抛弃的粗粮,再次隆重登台,成了被追捧的“养生”菜。而有限的空间中,亲手种些瓜果蔬菜,待到成熟邀上亲朋好友来品尝,则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从到菜市买菜,再到在自家露台种菜,澳华社区党总支书记韦燕萍在自家的露台上用实际行动见证了市民对美食的追求。不管是朋友圈还是QQ空间,都能看到韦燕萍家露台上各种蔬菜瓜果的相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知羡煞了多少朋友。几年前,记者曾经到韦燕萍家参观过她的阳台,当时并不成什么规模,除了种些红薯叶,就是葡萄、红枣之类的。如今,她家的露台已经分季节种不同的蔬菜瓜果,每个季节,她们一家都能品尝到当季最新鲜的蔬菜瓜果。
韦燕萍说,6年前她月工资仅有几百元,当时生活很节俭。随着社会对社区工作者的认可,他们的工资也提高了,加上孩子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小时候,能吃饱就满足了。参加工作了,能吃好就满足了。如今是,既要吃好也要养生,而在露台种菜就是对“食”的追求。
市民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
市民参观南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食品检验实验室
从吃好到安全 见证对食的要求
2016年5月,南宁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2018年2月通过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考核验收,6月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办委托自治区开展的中期评估,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从2016年的62.2%提升到2017的70.5%。2018年1月,南宁市创建工作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广州现场会获点名表扬,7月获评首批“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宣传,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今年21岁的陆慧娇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说到吃,她有自己的要求。小时候,只要吃饱就可以了。后来,不仅要好吃,而且追求样式多变,精美好看。如今,食品安全成了她关注的重点。
“以前特别喜欢喝橙汁饮料,经常去商铺购买瓶装的橙汁。看多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后发现,里面有可能添加有色素。”陆慧娇说,以前出去买东西只会看保质期,现在去买东西除了保质期,还会看一些食品的添加剂、成分、防腐剂之类的。相对以前来说,她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现在出去吃东西,都会观察一下店内卫生之类的。去寿司店,我就会观察做寿司的店员有没有戴手套、口罩之类的。”陆慧娇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在吃方面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更加偏向于纯天然食品。“再也不是仅仅满足于以前的吃饱喝好了,而是要吃得美味的同时也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记者叶祯 实习生卢丽婷/文 记者宋延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