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7月16日电 近年来,广西南宁市健全“四个一线”选人用人机制,一批优秀干部在“四个一线”磨炼后脱颖而出,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健全一线选拔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2016年以来,南宁市委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要求,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坚持不唯分、不唯票、不唯年龄、不唯GDP,只唯实,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在“四个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并写入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坚定不移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南宁市委始终坚持有为才有位,把“四个一线”作为“赛马场”,分批次选派优秀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到一线砺炼,注重在一线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2016年县(区)换届,全市提拔的5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中,有45人来自县乡基层一线;2017年从“四个一线”提拔的县处级干部超过提拔总数的60%,其中选派到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挂职的30名干部中有21人获提拔任用。今年上半年,南宁市提拔的县处级干部中,有91.67%是从“四个一线”尤其是脱贫攻坚一线提拔,以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激励更多干部争到一线主动干事。
健全实践锻炼机制,激励干部到一线拼实干比业绩。南宁市始终把“四个一线”尤其是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坚持尽锐出战,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南宁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机制,市委书记挂点帮扶深度贫困县、市长挂点帮扶深度贫困乡、每位副厅级以上领导挂点帮扶1—3个深度贫困村。完善扶贫一线干部选派机制,打破以往先由干部报名或单位推荐再经组织审核的选派模式,通过组织上直接点将,从市直单位择优遴选63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到深度贫困地区一线砺炼。今年全市还新选派3826名扶贫工作队员,其中第一书记421名,且45岁以下占94%。坚持按需选派,让专业干部到一线推动工作、增长才干。根据重点项目建设需要,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择优遴选了30名专业对口或者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安排到园博会筹办、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城市东西向快速路工程等3个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挂职。根据深度贫困县马山县的扶贫需求,提出6个方面的干部人才帮扶措施,遴选124名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到马山县挂职助推脱贫攻坚,其中,2名处级干部、14名市直部门科级干部、30名医务骨干、33名优秀教师、14名市管国有企业中层副职、31名科技特派员。
健全跟踪考核机制,鞭策干部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为考准考实一线干部,南宁市探索建立全程跟踪、全程纪实、全程考核干部的机制。开展全程跟踪和服务工作,选派干部到重点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一线的同时,成立工作组全程进行跟踪了解和协调联络,从市委组织部选派4名科长分别到3个重点项目作为挂职干部和联络员,选派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分别到3个贫困县挂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在挂职锻炼的同时做好工作协调、跟踪了解和综合服务工作,搭建起挂职干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市委组织部沟通联系的桥梁。开展全程纪实工作,为到一线挂职的干部建立“一人一档”的纪实档案,详细记录每名挂职干部的工作实绩、日常考勤、周报月报等,动态掌握挂职干部的情况。开展全程考核工作,定期开展现场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与接收单位和挂职干部交流,通过在一线实践检验、近距离观察干部、广泛听取意见、查看纪实档案等,把考察功夫下在平时、落到一线,既看日常工作中的一贯表现,更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担当作为,为识准干部打牢基础。
健全容错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南宁市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举,构建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干部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真正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南宁市委出台和实施《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和鼓励改革创新的实施办法(试行)》,构建澄清保护的机制,2018年上半年已向实名举报者反馈结论26件,为受到错告的党员干部在一定范围内澄清或消除影响43人;构建鼓励探索创新的机制,每年评选20个全市优秀改革创新项目,把项目评选更多向基层一线倾斜,并对项目负责单位和相关干部给予通报表扬及绩效加分,营造敢闯敢试、克难攻坚、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今年5月,南宁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双创”成效等3项工作获得国务院予以督查激励。真情关爱一线干部,为选派到一线的干部落实相关待遇、开展定期体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给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享受每月3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今年还将把驻村工作补贴提高到每天100元;同时,每年为每名第一书记安排1.5万元驻村工作经费和10万元产业帮扶经费。真心宣传一线先进典型,推出“争当新时代好干部”系列报道,在媒体上宣传一线干部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担当作为。(庞革平、黄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