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晚,“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南宁市文艺界专场晚会在民歌湖广场水上舞台上演,文艺工作者用精彩的表演向全市人民展示首府文艺的丰硕成果,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图为舞蹈《党啊,亲爱的母亲》。本报记者宋延康 摄
奋战在园博园建设一线的党员干部。(梁宇 摄)
兴宁区三塘镇那笔村第一书记毛鑫(右)与村民农宏坚在无花果基地里除草、唠家常。 本报记者陈蕾 摄
宾阳县思陇镇昆仑村原第一书记郑晓明帮村民打柴。本报记者潘益春 摄
兴宁区纪委常委,主任科员杨冬梅用二十余年财会审计工作经验,通过账务找到线索,打击违法违纪“快、准、严”。她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对职责、对党的庄严承诺。 图为在“讲好兴宁故事”典型人物宣讲活动上,杨冬梅(右)接受访谈分享自己的故事。 本报记者刘增璇 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火车头”,建设好领导班子是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关键,也是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关键。特别要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专业化水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水平,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这一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年来,南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南宁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年来,党旗在绿城大地高高飘扬,一批富有南宁特色的党建品牌熠熠生辉,释放出改革发展强大能量……
选人用人树导向 “四个一线”论英雄
近期,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冲刺阶段,南宁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和“派最能打仗的人”的要求,为全市421个贫困村择优选派了新一批第一书记,市本级还选派了23名工作分队队长、13名干部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一线挂任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并于今年3月27日前全部赴任。他们将肩负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责任和使命,在扶贫一线接受锻炼和考验。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一年来,南宁市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在“四个一线”即项目建设一线、改革创新一线、脱贫攻坚一线和维护稳定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选拔了一批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有力推动了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市各项事业创新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2017年3月,南宁市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遴选了30名优秀干部到园博会筹办、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城市东西向快速路工程等重点项目一线挂职锻炼,在全力服务和推动中心工作的同时,全程跟踪考察干部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工作实绩。
挂职8个月期间,挂职干部不但有效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速,而且在一线了解实情,接好地气,增长才干,积累经验,砥砺品质,磨炼作风,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挂职干部张丽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就园博园规划设计成果审查工作,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和工作成效。“这次挂职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她说。
黄时毅到城市东西向快速路工程项目建设一线挂职,征拆安置问题突出,被群众误解是常有的事。他迎着困难上,苦干加实干,使征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挂职这几个月流的汗,比我10年来在机关流的汗还多。”他感叹。
2017年11月,南宁市提拔了29名干部,其中21名来自重点项目建设一线的挂职干部。
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四个一线”已经成为全市培养锻炼干部、考验干部能力素质、了解发现优秀干部的重要平台。2017年,南宁市从“四个一线”提拔的县处级干部超过提拔总数的60%。
一种信号一次又一次清晰地传递给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在南宁,只要是肯干实干、能干成事、群众公认、干净干事的优秀干部,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都有脱颖而出的可能和通道。
为了更好地给每一名干部“画准像”,南宁市探索建立了一线跟踪考察机制,专门成立工作组进行全程跟踪了解,把识人的功夫下在平时、落到经常。如在重点项目一线,工作组多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多方听取分管市领导、接收单位、项目业主等的意见建议,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了解干部。同时结合后备干部考察、平时掌握和各单位推荐情况进行相互印证和识准干部,真正让实干者有为有位。
南宁市通过树立旗帜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了选人用人的良好风气,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励了更多的干部敢于担当、争相干事、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南宁发展的新篇章。
强化先锋引领 聚力脱贫攻坚
通过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一年来,我市坚持把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精准对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南宁广阔的乡村沃野。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市委高度重视,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主要领导带头扛起“一把手”责任,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级级抓落实,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
坚持先锋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出台“先锋引领·脱贫攻坚”大行动的决定,以队伍建设、基础保障、组织覆盖、提档升级“四大行动”为抓手,从2017年至2020年,每年一个主题,规划了未来四年的具体工作,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队伍建设。2017年,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一批有思路有干劲敢担当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中。2017年11月,从市直部门选派63名处级和科级优秀干部到深度贫困地区挂职锻炼,为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大幅提高全市村干部报酬、离任村干部养老补贴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极大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按10%左右的比例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形成抓农村基层党建的常态化机制。大力推进村委会服务用房建设,确保了基层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列入“先锋引领·脱贫攻坚”2018年行动计划和基层党建“两随机”督导调研重要内容。着力推动村民合作社建设,实现必须设立的村100%设立。截至目前,全市1547个村有1002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64.77%,其中,达到3万元以上(含3万元)的有432个。
抓好驻村工作队员管理。狠抓工作队员的选派、教育、培训、考核等方面工作,严格执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坚持严管和关爱相结合,落实第一书记每人每年1.5万元驻村专项工作经费,每人每年10万元驻村帮扶经费,确保住得下、干得好、有成效。
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推动形成脱贫攻坚严实作风。2017年以来,市本级开展脱贫攻坚各类专题培训班共计180多期,培训党员干部1.2万多人次。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随机督导、随机调研机制,市县乡各级督导组走遍全市421个贫困村,发现和督促整改各类问题70多件次,进一步传导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助推脱贫攻坚的良好作风逐步形成。
突出正风引领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服务态度很好,办事效率也很高。”南宁易贷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的财务助理李全到位于五象新区的南宁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对办理速度连连赞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去年,南宁市深入实施作风建设强化工程,发扬钉钉子精神,把作风建设往深里抓、实里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持续好转。
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开展“十盯十查”专项治理活动,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自查自纠问题5276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7人、组织处理37人,问责66人。
在清明假期前,市纪委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严明清明节、“壮族三月三”、“五一”国际劳动节、端午节期间作风纪律,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市纪委此举的用意和深意不言自明。这是再次重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四风”问题只要一日不除,纠正“四风”就驰而不息。
紧盯关键环节严查严惩。紧盯元旦、春节、“壮族三月三”、国庆、中秋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展公车私用、滥发福利津补贴、公款旅游、违规公款吃喝的明察暗访,发现并移交一批问题线索。
推进“四风”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区域化系统化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消费数据信息大数据比对,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顶风违纪者从严从重从快处理,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2017年,全市共查处问题95起,党纪政纪处分132人,通报曝光26批次74起。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紧盯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严厉整治不作为、慢作为等庸政懒政怠政问题,全市“两重两问”工作机构共开展监督检查45279人次,发现督促问题整改38182个,发出督办、挂牌督办函3651份,约谈责任单位169个、责任人437人,问责单位130个594人。
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督促职能部门完善规章制度200多项,消除政策制度模糊地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构建“互联网+监督”模式,激发群众监督正能量。
变化,就在身边。高档消费风光不再,平价消费成新常态;甩掉“衙门”作风,用心为民解难题……新习惯、新风气正融入南宁市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广大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反腐肃贪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是南宁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杀手锏”。2017年,南宁市深入实施执纪审查巩固工程,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不断深化。
创新执纪模式,实行“兵团作战”。南宁市全面推行“兵团作战”,有效整合全市执纪审查资源和力量,建立监督执纪协作机制,采取划片联管、交叉协作、跨区域跨行业执纪的方法,凝聚反腐败斗争合力,持续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全市受理信访举报4735件,处置问题线索5096件,立案215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27人,其中处级干部16人、科级干部258人。
严管厚爱、治病救人。南宁市出台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工作规则和实施办法,划出10个刻度,为各级党组织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提供执纪依据。全市运用“四种形态”4658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第二种形态占93.6%。
南宁市开展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严格依纪依规、文明安全办案,实现执纪审查“零违纪”“零事故”。深化政治巡察,狠抓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全市开展24轮巡察,发现问题线索781件,转立案3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8人。研究出台《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和鼓励改革创新的实施办法》,积极营造鼓励干事创业和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同时,南宁市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正风肃纪,深入实施基层腐败治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村干部收受危房改造户好处费,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是市纪委去年通报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之一。
通报显示,青秀区伶俐镇那樟村委会原副主任李国增在2011年至2012年协助镇政府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危房改造户好处费7700元。李国增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消息一经公开,村民拍手称快。
去年以来,南宁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突出政策执行、干部作风担当、资金项目管理使用、“两个责任”落实等重点,运用大数据比对和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着力发现贯彻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以及贪污侵占、行贿受贿、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挥霍浪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2017年全市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违纪案件75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85人,其他处理388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
南宁市还深入推进基层廉洁工作站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纪委”,建立基层廉洁工作站1276个,发现问题线索并提请核查186件,转立案76件,补齐基层监督短板,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本报记者杨静 尹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