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
南宁日报  2018-04-23 11:28:14

  【广西要闻】【八桂大地】【南宁】【移动端】(内容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首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市民参观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与智能机器人互动。

  【广西要闻】【八桂大地】【南宁】【移动端】(内容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首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协同创新展示中心展示无人机产品。

  【广西要闻】【八桂大地】【南宁】【移动端】(内容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首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风景如画的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

  【广西要闻】【八桂大地】【南宁】【移动端】(内容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首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全景。

  【广西要闻】【八桂大地】【南宁】【移动端】(内容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首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在捷佳润水肥一体化展示区,工作人员向嘉宾介绍产品优势。

  【广西要闻】【八桂大地】【南宁】【移动端】(内容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首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2017创新中国行走进南宁”。图为南宁·中关村活动现场高朋满座。

  【广西要闻】【八桂大地】【南宁】【移动端】(内容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首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广西要闻】【八桂大地】【南宁】【移动端】(内容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首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广西要闻】【八桂大地】【南宁】【移动端】(内容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更多适宜种子正开花结果(首页标题)南宁中关村释放溢出效应

  总书记的期许

  2017年4月20日,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习近平听取基地总体规划和营运介绍,视察基地入驻企业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创新之星、孵化加速、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展示,了解基地推动外地企业同本土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情况。他强调,开展区域合作和经济技术合作,重在互利双赢。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建设创新示范基地,要遵循创新发展规律,以高效的政府服务、有机的产业配套、先进的技术支撑,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

  中关村基因“带土移植” 南宁创新高楼平地起

  本报记者 阮晓莹

  张方是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入驻企业捷佳润刚入职的新员工,选择这里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源于一年前在《新闻联播》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前来视察的新闻。

  越来越多像张方一样的本地大学生选择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就业或创业,看好的正是这片京桂两地用心浇灌的创新沃土。一年来,中关村的创新基因深植南宁热土,基地入驻企业达到102家,初步形成4个产业微集群,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的神奇魅力。

  创新种子生根发芽

  中关村——中国自主创新的旗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区,承担起播撒创新理念的种子,向全中国辐射创新资源、移植创新体系的历史使命。

  南宁——区位优势突出、生态资源丰富,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为中关村创新资源转化找到了新平台、新出口。

  2016年7月24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正式运营。中关村的专业团队“带土移植”至南宁,南宁则全力深化本土产学研合作、拓展基地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等,借势借力高位嫁接中关村“基因”。

  “截至目前,创新示范基地入驻重点企业达36家、创新团队66个。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科技服务4个产业微集群形成一定规模,中关村的创新基因正在南宁生根发芽。” 南宁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地依托南宁高新区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导入中关村创新资源,加快培育适宜创新企业成长的土壤,已经初步形成广西南宁本地更富有吸引力、适宜种子开花结果的创新生态系统。同时,通过建设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协同创新展示中心、中关村信息谷雨林空间(国际孵化器)、创新汇、创新行等平台,基地形成跨区域联动、辐射全球的线上线下协同创新网络。

  科技改变市民生活

  2017年底,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地铁站内可实现手机过闸,没带现金、忘带卡都不是问题,刷一下手机即可快捷进站。而这样便民的新科技正是出自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是地地道道的南宁“智造”。

  蒙孝宗是咪付技术总监,作为这套系统的研发人员,每次乘坐地铁时,自豪感都不禁涌上心头。他介绍,目前在南宁地铁1号线和2号线运用的咪付过闸功能就是他们的研发成果,也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成功落地“蓝牙过闸”技术。

  据了解,咪付过闸上线后,注册用户量达40万。目前南宁人每天使用咪付过闸接近20万次,未来随着南宁地铁3号、4号线的开通,预计咪付的注册用户量会达到200万。像咪付一样,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从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诞生,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广西圣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举办广西工业无人机系统论坛暨“天玑Ⅱ”新品发布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无人机“天玑Ⅱ”在创新示范基地惊艳亮相。

  “氢氪出行”是一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综合服务平台,由基地入驻企业东软集团注资成立的东软睿驰负责运营,使用起来很方便,下载APP注册后,用手机就能定位约车、一键解锁、在线支付。

  创新辐射产业发展

  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标堂这几天异常忙碌,过几天公司技术团队将远赴尼日利亚开展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项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基地的消息传出后,合作机会纷至沓来。一年来,我们公司的订单量翻了一倍。接下来我们会在更大区域寻求合作。”

  不仅是捷佳润,一批基地入驻企业正在飞速成长,成为辐射我市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广西明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服务基地生产线三期项目全面推进,与南南铝业合作的冰箱门把手二期项目、焊接机器人工作站项目进展顺利。

  广西特飞云天航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特飞动力板4代技术产品已经研发。企业产品出口美国等10个国家。新研发系列冲浪板项目获得2017年广西创业大赛社会组冠军。

  本土企业发展的同时,来自中关村的企业也在邕城开出了绚丽的产业之花。中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按照国家级标准建设一流的软件人才实训基地,为高校提供技术讲座服务,同时强化软件人才培养输送。去年,公司为区内外企业输送300多名软件人才。

  在创新示范基地企业创新影响下,南宁高新区2017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5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70%。同时,广西中关村创新企业联盟积极发挥统筹、协调、联络作用,加快中关村企业资源和中关村创新要素集聚广西,截至目前,广西新增76家中关村企业,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广西设立子(分)公司867家,投资额总计94亿元,中关村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正按照“一基地、一园区”总体发展路径,围绕“强服务、建机制、抓培育、拓空间、促产业”五大升级目标开展工作,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引进更多适宜的种子,持续培育更适宜的土壤,打造广西创新发展名片。

  坚持创新引领 推动转型发展

  本报记者 冯梓剑

  出台《南宁市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13项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高层次研发创新平台5个……过去的一年,南宁推动各项事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有力推进了我市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体制改革获突破

  科技人才培养困难、产学研结合体制不够完善……在科技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改革?这是摆在我市科技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创新的桎梏,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聚集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覃永武说,只有动真格突破科技体制改革瓶颈,才能真正引领创新热潮。

  为着力破解当前科技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去年我市认真研判科技工作形势,围绕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科学拟定并出台实施了《南宁市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项目贴息和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南宁市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措施,大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科技资源碎片化和科技项目聚集不够的问题,我市还出台了《深化南宁市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发布《2018—2020年度南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调整优化各部门管理的各类科技计划,实现科技项目常年申报、项目负责人不受年龄和职称限制、驻邕区直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南宁市企业开展的产学研项目可以作为第一申报单位“三大突破”。

  “我们还要研究制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等政策,建立科技计划项目库和评审管理制度、专家数据库等,探索建立财政补助激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和开展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试点……要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上再提速。”谈及今后南宁科技体制改革,覃永武信心满怀。

  引进高层次人才再添新动力

  去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落地,为推进南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而这些项目的研发最终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宁在人才方面的引进。“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做好‘海智计划’工作,通过引进一批高科技人才,针对南宁市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企业在创新中的技术需求,加大科技供给。”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洲说,目前我市已在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建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南宁基地工作站。

  这11个工作站将直接联系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国家的高校、企业人才(团队),有利于南宁进一步加强科技交流、人才引进、新型科研机构建设等方面工作,发现和推荐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创新。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力度引进院士和专家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王洲看来,战略转型,人才先行。然而,要加快发展,仅有求贤若渇的想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好的平台。

  去年,我市促成南宁企业和单位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10余所重点高校和国家科研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高层次研发创新平台5个。截至目前,南宁共有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17个,帮助企业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南宁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

  广西北部湾石墨烯产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建设一条年产15吨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中试生产线,项目完成后预计年新增产值4500万元,新增利税7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6件以上。

  广西北部湾石墨烯产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雄心壮志,源于南宁对科技企业的大力帮扶。去年以来,我市围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各类科技研发,形成产业新优势,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共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57项,围绕三大重点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3项,投入财政补助经费1.07亿元,带动企业投入10.25亿元,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2017年新增广西瞪羚企业13家,有21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51家,数量占全区总数的37.45%,居全区各地市首位。

  记者手记

  创新赢得未来

  只有按下创新的快捷键,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蝶变,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变革。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考察时强调,建设创新示范基地,要遵循创新发展规律,以高效的政府服务、有机的产业配套、先进的技术支撑,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南宁市依托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汇聚更多创新要素,扩大我市创新辐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推动我市产业不断升级。过去的一年,我市在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南宁乃至广西创新活力、帮助后发展地区快速构建创新体系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

  站在迈向新时代的起点上,南宁市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政策……这些举措将加速南宁市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从而实现跨越式跃进、完成“弯道超车”的发展目标。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一周年之际,南宁正通过新一轮加强改革、开放、创新三者之间的互动,为创新的种子提供政策土壤、洒下人才雨露,开辟出应用和实践的广阔市场。

  数说变化

  基地创新这一年

  ●截至2018年3月,创新示范基地入驻重点企业达36家、创新团队66个。

  ●培育特飞云天、七三科技等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捷佳润1家广西瞪羚企业。承担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2个,申报南宁市科技局项目7个,科技成果转化数量56个,挂牌科技服务机构6家。

  ●引进上市公司分支机构5家,培育新三板企业1家。

  南宁创新这一年

  ●创新动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年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

  ●新增组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7家,新增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2个重点实验室依托南南铝加工、田园生化等企业建设运行,实现了我市企业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新增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8个,新增自治区级星创天地5家。

  ●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高层次研发创新平台5个;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在南宁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宁基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功引进建设中国—以色列科技成果(南宁)交流转化中心。

  ●共有90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级和市级科学技术奖,其中33项科技成果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57项科技成果荣获南宁市科学技术奖;获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465项(同比增长30%),完成广西科技成果转化76项,完成量位居全区第一。

  ●全市专利申请量1632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657件,占全区36.40%;有效发明专利5835件,占全区31.9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35件;南宁市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先进集体,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

  亲历者说

  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梁景策

  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地考察当天,我正和技术人员在项目现场进行设备调试。当回来得知习总书记已经来过,内心十分激动。在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后,我们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一年来,我们取得不少创新成果, 2017年12月,咪付过闸上线苹果商城;12月28日,咪付过闸正式在南宁地铁1号线、2号线全线投入使用,上线首日用户量突增3万人,让南宁成为全国首个开启手机“蓝牙过闸”时代的城市。咪付的上线给地铁运营带来了许多好处,如减少购票机的维护,减少客服中心对异常票务处理的人力和工作量,更快捷有效地收集乘客反馈意见,加快客流通过时间,提高地铁资产利用率。

  (阮晓莹)

  广西聚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苏雷

  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地考察时,正好是企业入孵中关村信息谷雨林空间(国际孵化器)一个月。作为一家为客户提供支付综合解决方案的高科技服务企业,一年来,我们顺利完成智慧旅游、智慧高校、智慧政务等系列智慧平台的研发与应用,取得12项创新科技成果,其中桂林漓江东岸智慧旅游系统、遇龙河景区智慧旅游系统等8项已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旅游景区服务管理平台”已申报南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接下来,我们希望走向“一带一路”沿线更多的国家,输出我们的支付技术标准。

  (阮晓莹)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双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视察期间,来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一年来,公司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狠抓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创造更好的效益,为国家环保事业的转型升级,为广西南宁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2017年博世科从未停下创新的步伐——

  目前,博世科已获专利授权通知书126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博世科的科研平台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及认定:获得广西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区工业设计中心等科研平台认定,组建广西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业技术联盟。

  (冯梓剑)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宋延康 阮晓莹

编辑: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