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成立助推南宁工业发展。
(资料图片 段柳建 摄)
南南铝业公司智能生产线。
(市工信委供图)
广西源正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能源公交车。 (市工信委供图)
全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创下三年来最高水平;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4.1%,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拉动作用增强……回眸2017年,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都在印证着南宁市工业发展的铿锵足迹。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着力稳增长、调结构,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
重大项目有新进展
2月5日,南宁市与苏州同捷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双方将合力打造南宁市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总投资6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池包动力系统项目落户南宁,将形成年产1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和5GWH电池包动力系统,配套建设汽车科研中心、整车试验检测中心。
这意味着,项目投产后,市民将有机会开上南宁本地生产的小轿车,南宁市将成为拥有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环卫车生产企业的城市,为振兴南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次“牵手”合作也是南宁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工业投资增长结下的硕果。
2017年以来,市主要领导每月召开重大项目现场办公会,分管市领导每周召开项目例会;市工信委每周定期与开发区、城区及项目业主共同检查项目进度研究推进问题;建立项目推进分级责任制,精准服务推进项目建设;挑选一批成长性强、市场前景良好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在技改、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精准扶持,市级重点抓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的要求,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推进工作组、一套具体推进方案,开展精准服务;开发区重点抓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县、城区主要抓投资亿元以上项目。
多措并举,在层层推进之下,富士康、南南铝、中车、源正等龙头企业产能持续释放,科天等新建重大项目投产,富士康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C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上海申龙、白马新能源汽车配件、瑞声科技、同捷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增长108%,为工业积蓄了发展后劲。
2
创新引领有新动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同样是南宁市工业发展绕不开的关键词。
2017年以来,南宁市坚持创新引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从体系创新、技术创新、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方面下足功夫,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市已建成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国家认可实验室,92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9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总数位列全区首位,标志着我市已形成了区域性技术创新高地。南宁高新区成为广西首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形成智能制造等4个产业微集群,引进高科技企业33家,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南宁先进技术育成中心正式挂牌营运,打造开放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发布科技成果115项,促成校企产学研合作8项,为30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
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取得突破。2017年,全市有96项新产品新技术获自治区立项,占全区的43%,居全区各市之首。南南铝加工成为全区唯一获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自主研发的“时速400公里CR400中国标准动车组用7系铝合金型材”产品成功应用于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并获2017年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材料产业产品一等奖。博世科环保 “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农垦糖业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葡聚糖定量检测测定技术,显著提高制糖生产效率,获201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信息化管理软件在制造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应用比例达到78.74%,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应用比例达30.12%。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南宁市工业云服务平台、富士康“工业大数据制造云平台”等平台获列为自治区试点示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推进政策出台,新增富桂精密、田园生化、燎旺车灯、八菱科技等4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
智能制造取得突破。明匠、哈工大、武汉华中数控等国内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相继入驻南宁,为南宁市企业提供持续智能制造服务。明匠工业4.0智能制造研发、生产、服务东盟基地项目正式投产,与南南铝业合作的智能工厂第一条生产线投入作业,标志着中关村带动我市工业创新迈出坚实一步。北斗信息产业园开园,有效聚集高科技企业与高素质人才,吸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进驻,为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我市打造北斗信息产业全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创新引领带来的成效从数据上也可见一斑——2017年,我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8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市高技术产业新动能逐步显现,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3
工业发展有新底色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工业绿色发展,通过采取严格环境准入、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工业企业环境治理等工作措施推进南宁工业绿色发展。
——重点发展产值高、效益好、能耗水平低、污染排放少的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优化整合,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和减少污染气体排放。
——坚决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标准, 2017年淘汰水泥产能60万吨,关闭整合2家木薯淀粉企业。拆除8台炼钢中频炉,重点对城区重污染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和搬迁入园调整布局,大的项目如南宁浮法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江南区壮锦大道生产区生产线全部停产,整体搬迁至宾阳县。加快位于邕宁中心城区的华宏水泥熟料生产线搬迁改造。
——大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建设高新区国家级低碳园区,南宁经开区、东盟经开区、六景工业园区、江南工业园区等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南宁糖业、丰林人造板等7家企业创建自治区绿色示范工厂。
——大力防控工业污染。在大气防治方面,对全市工业企业燃煤小锅炉实施“煤改气”工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车)100%落实好扬尘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减少粉尘排放,改善大气环境。2017年,全市共整治燃煤小锅炉108台,安排27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对燃气企业进行补助,全年工业用气量4980万立方米,可减排二氧化硫约4000吨,可减排二氧化碳约35万吨。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市通过在制浆造纸等涉水行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污染企业退出,鼓励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措施减少污水排放。
数字印证了变化: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4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98%,远优于全国、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南宁市工业正逐渐换上新底色,绿色生态更符合现代工业发展的标准。
4
企业服务有新提升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成本高是多年来困扰我市中小企业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焕发中小企业的活力?针对这一情况,我市积极开展融资服务,即以“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贷款平台为依托,推出了以“助保贷”为核心,以互联网金融“助融贷”、合作贷、知识产权质押贷、信用贷、助贸贷为基础的中小企业投融资系列产品。
据统计,2017年“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当年投放中小企业贷款(基金)880笔共36.99亿元,贷款余额40.29亿元,同比增长25%。
不仅如此,就在2017年,广西首只中小企业孵化基金——南宁市中小微企业孵化基金设立,主要致力于助推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并开创了基金“当年组建、当年募资、当年投放”的“南宁速度”。
这些创新举措是南宁市优化企业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缩影。2017年以来,一方面,我市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构筑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全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良好氛围,不断扩展南宁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建成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信息网络服务、商贸流通服务、“产学研”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培训、外贸综合服务、电商代运营服务7个平台,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痛点、难点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市场供给,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热情,培育新企业、催生新业态,为南宁现代工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2017年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另一方面,着力推进企业降本减负。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南宁市的降本减负政策,并结合新出台的政策,及时研究制定市本级实施办法,确保政策全面落实,2017年共为企业减负约47.5亿元。2017年,我市实现“营改增”后四大行业税负减免约22.72亿元;取消、停征、免征、降低收费标准及扩大免征范围的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共减免4.98亿元;通过社保降费、稳岗补助等,企业人工成本减负8亿元;企业用电、用气等用能减负3.1亿元;减半收取工业项目履约保证金、免收工业项目共管资金,企业用地成本减负8.46亿元。
【展望2018】
今年南宁市工业该怎么干?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展现新作为。我市将围绕“工业强市、产业旺市”战略,从六项重点工作入手,全力推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发展以高端铝材及应用、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持续改造提升食品、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抓好“三个一批”项目推进:推进申龙新能源汽车、瑞声科技、同捷新能源乘用车等一批新项目开工;推进富士康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科天、南南电子汽车新材料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提速;推进一批在谈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围绕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做好分级协调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提升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平台服务功能,打造面向东盟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推进园区改革发展。推进园区机制体制创新,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飞地园区”建设、回收闲置用地等措施,促进国家级开发区扩展空间提质发展及县区工业园区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南宁·中关村平台高位嫁接,引入高技术企业和我市企业深入合作,推动引领工业创新发展。推动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组织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示范典型。依托重点产业优势,与国内一流院校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研究院、先进铝加工国家级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研究院。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数说工业】
首破4000亿元
2017年全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完成4070.88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989.82亿元,同比增长13.9%。
创三年来最高水平
201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为三年来最高水平,工业增速好于全国、全区,高于全市GDP及一、三产增速。
主导拉动作用增强
2017年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拉动作用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4.1%,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1074.13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回升3.53个百分点。
三大重点产业
2017年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3.31亿元,同比增长17.2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33个百分点;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东盟经开区三大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56.14%,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
产值超亿元企业
2017年产值超亿元企业66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7家,完成产值占全市的96.61%,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4.9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702.25亿元,同比增长13.6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227.92亿元,同比增长8.17%。
能耗水平持续下降
2017年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98%,能耗水平继续保持下降。
(记者 韦静 通讯员 吴保民 王艳 本版统筹:杨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