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江南区推进产业建设帮助贫困户增收
2018-02-09 15:54:42  |  来源:南宁晚报  |  编辑:唐志强

  本报讯(记者 文艳玉)9个贫困村全部顺利脱贫摘帽,南宁市江南区是如何仅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一目标?2月7日,记者在江南区乡村建设暨扶贫成果展示活动上发现,推进产业建设帮助贫困户增收是江南区的特色脱贫之路。

  2月7日上午,在江南区江西镇扬美古镇,热闹非凡。来自江南镇的智信杨桃、兴荣牛肉、同宁百香果、紫糯玉米,延安镇的红心番石榴、生态黑山羊、华南土鸭,苏圩铁皮石斛、火龙果、柠檬等特色产品展示,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采购。这些产品均是扶贫种植养殖产业的成果。

  据了解,江南区产业建设通过企业承包、村成立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形式,在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 苏圩镇保卫村引进扶贫养鸡产业项目,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共建25个鸡棚,投放12.5万羽鸡苗。引进公司进行养殖合作,动员全村119户贫困户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到合作社,每年可以享受到利润分红;今年隆德村青枣种植大获丰收,亩产大青枣达到4900~5600斤,一亩可以有1.7万~1.9万元的收入。

  活动上,江西镇同宁村“企业十农户”的模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同宁村投资7500万元建立种猪、旱鸭养殖基地,已建设23个旱鸭养殖鸭舍。第一书记慕春林说,每个鸭舍可养殖5000只,一年可以养殖6批次,带动周边农户200户左右,其中安排30户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每年可为贫困户每户增收3万元左右。公司提供鸭苗、饲料、疫苗及养殖技术,幼鸭由养殖户进行管理喂养,出栏后由公司收购;江南区同华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稀少。

  陆道应是土生土长的同华人,早年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便外出务工。20多年的摸爬滚打,靠经销农产品发家,老陆积攒了上百万的财富,转行搞起了肉牛养殖。由于养殖的牛吃得原生态,市场供不应求,2017年出栏1000多头,最远销到了上海。同华村第一书记纪永轩告诉记者,养殖一头牛一年的利润有3000块钱左右,非常可观,村民与公司的合作主要分两块,第一块就是村集体经济,把上级拨付的100万元中的20万元,投到公司入股,每年是按照固定8%分红。第二块是贫困户跟公司的合作,31户贫困户跟公司合作。购买小牛之后,由公司集体喂养,肉牛出栏了以后就给贫困户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