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古茶树林
深山藏古韵,茶香飘四方。
在终年云雾缭绕的十万大山余脉姑辽山上,生长着5520多株野生古茶树,其中树龄100年的有1500多株,树龄500年的有100多株,树龄1000年以上的有7株。
古茶树终年沐甘霖、食山涧,坐拥佳境,品质天成。所产的姑辽茶汤色清澈明丽,香气浓长清远,茶味醇厚清爽,是广西历史名茶之一。
“我们屯有26户人家,每户光卖茶平均年收入就有8万元,还有一户人家年收入达到了30万元。”广西扶绥县东门镇六头村姑辽屯屯长农世标说。
曾经的姑辽屯,由于缺少耕地,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当时的姑辽茶,由于缺乏科学的加工技术,产量低且品质欠佳。千百年的古茶树遗憾丢荒,仅屯里的老人每年制些茶叶来自己喝。
为了重新擦亮“广西历史名茶”这一名片,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扶绥县邀请了茶业专家对村民们进行专业的指导。
黄培富(右)正在指导茶农
来自福建武夷山制茶世家的黄培富被村民们称作“茶博士”。好的工艺能让茶的品质有最佳呈现。萎凋、杀青、揉捻、发酵、烘干、提香……在黄培富的帮助下,村民们的制茶工艺提质升级,制出了口感更为醇厚的姑辽茶。
同时,背井离乡的黄培富被姑辽茶深深吸引,他决定留在这个边陲县城,与村民们一道深耕茶林。为了打响姑辽茶的知名度,黄培富注册了“壮香红”商标,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广西红茶第一品牌。
姑辽山上生长着数千株古茶树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黄培富成立了扶绥县高山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姑辽山周边的16户茶农签订协议,不仅提供从培育、采摘到管理的一条龙技术指导,还对茶农采摘的茶青保底收购。
“过去春茶采摘的时候,茶农能卖到每斤80至100元。可过了收茶那一两个星期之后,茶农要再想卖的话一般就是每斤20元甚至低于20元,价钱掉得非常厉害。”黄培富说,“我们跟茶农签的协议注明了长期收购,从3月份到9月底均按照每斤60元收购。”
合作社成员黄佩娟去年9月份被合作社派往福建省武夷山市学习茶艺基本功。经过培训,黄佩娟拿到了高级茶艺师资格证,并在市级茶艺比赛中名列前茅,“以前就是全职妈妈,现在跟着茶博士学习茶艺,轻轻松松就给小家庭增加了一份收入。”
2017年,该合作社被评为崇左市脱贫攻坚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共吸纳了62户茶农加入,黄培富正着手与茶农签订今年的合作协议。他计划将茶青收购价提至每斤85元,并与茶农共同发展林下种养殖产业,开发古茶园民宿,打造古茶树生态产业链。
自2011年起,“壮香红”牌姑辽茶连续多年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用茶。随着品质的提升和知名度的提高,姑辽茶的市场价格水涨船高,一度被丢荒的古茶树嬗变成“摇钱树”。
“一开始每公斤40元,先涨到100元,再涨到500元,现在已经每公斤4000元。”农世标对此印象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培富的带动下,茶农也逐渐“活泛”起来。年轻一辈的茶农通过自组合作社,走上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新路子。
今年28岁的农世鹏创办了东门镇鹏鑫姑辽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家里有200株古茶树,祖祖辈辈都种茶、炒茶、喝茶,有一定的经验。又加上后来学会了科学的制茶工艺,现在正是创业的好时机。”
走进如今的姑辽屯,小洋楼林立,大多院子里都停放着小汽车。村民们生动地将小洋楼称作“茶楼”。“这都是用这几年卖茶挣来的钱建的,可不就是‘茶楼’嘛。”农世鹏笑着说。
茶树上挂着刻有户主、树龄和编号的木牌
姑辽茶品牌保护责任岗
近年来,扶绥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倾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发展模式。为了保证姑辽茶茶源的品牌质量,扶绥县建立起了“树挂牌,人包树”的制度。在郁郁葱葱的古茶树林,茶树上挂着刻有户主、树龄和编号的木牌,每片茶林都立有品牌保护责任岗的标识牌,上面写着责任领导和户主姓名、重点保护的茶树数量,并留有责任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手机号码。
下一步,扶绥县还将继续加大对姑辽茶的保护和发展力度,着力推进姑辽茶产业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建设,助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