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2021-11-16 10:33:33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推进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漓江生态环境逐年得到提升。图为游客乘坐游船观赏沿岸风光。 本报记者 邓 华/摄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4月22日,在广西博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一名技术人员在对水样品进行检测。黄佩强/摄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广西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设施建设、强化宣传发动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图为南宁市青秀区环卫站工作人员正在为青少年讲解垃圾分类知识。黎秀妹/摄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2019年,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成功创建六堡茶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茶园1000亩,成为当地六堡茶的主要产区之一。图为村民在采摘高山云雾六堡茶。 本报记者 何学俏 通讯员 潘绍姗/摄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利用古平水库建设渔光互补发电站,该电站总投资3.22亿元,装机总容量40兆瓦。 本报记者 周 军/摄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里乐村拉任屯,仫佬族姑娘摘收成熟的毛葡萄。廖光福/摄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2019年6月3日,随着一列“锦绣紫”地铁列车缓缓驶出南宁心圩车辆段车库,国内首个“海绵车辆段”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心圩车辆段正式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周 军 通讯员 钟咏峰/摄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防城港市港口区生机勃勃的临海红树林景观。 本报记者 何学俏 通讯员 韦光勇/摄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北海市坚持品牌引领、政策推动、项目支撑、全域发展,大力发展滨海文旅产业,加快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图为北海涠洲岛风光。李君光/摄

广西:构筑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恢复“鱼稻共生”传统农耕模式,做到“田中有稻、水里有鱼、田底有螺、泥中有鳅、坑上有瓜”的立体综合种养,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图为2019年10月11日,该县妇联举办巾帼能手收稻抓鱼“双学双比”擂台赛,喜庆丰收。吴练勋/摄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广西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守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科学保护桂林漓江,到着力解决扬尘污染、秸秆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环境问题,再到河池市被列为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5年来,广西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持续发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勾绘出更多蓝天白云、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

  不断夯实绿色家底,家园更加美丽。5年来,广西持续加大投入进行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5%,居全国第三位;共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面积225.36万公顷,自然保护区78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处),居全国第六位;全区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达1.8万多种,居全国第三位,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

  生态产业渐入佳境,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5年来,广西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及清洁技术,水果、桑蚕、糖料甘蔗、秋冬菜、优质鸡、罗汉果、茉莉花(茶)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创建18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477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521亿元,跃居全国第二位;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5个、国家级绿色产品30种;国家级生态级旅游示范区、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数量分别达到3家和87家。

  擘画未来,广西将继续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广西日报 记者 余 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